搭乘一位老鄉(xiāng)的車回老家,路上,她聊起了我的祖父。她說,祖父是個好老師,當學生們讀書郁悶時,祖父會唱支歌兒讓氣氛活躍起來。于是我想起了他,站在麥浪里教書的祖父……
祖父在偏僻的農村教了30年書。人們說,他通常是學期前出家門,到學期結束才回來。這期間,他和寺廟的僧人們住在一起吃齋飯,睡木板床。而平??沼鄷r,他會跋山涉水,去每個學生的家里了解情況,噓寒問暖。
在他眼中,孩子們稚嫩的文字,是大自然最美的語言;學生們瑯瑯的讀書聲,是人世間最動聽的音樂。時光悠悠,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的踏實努力獲得了人們的認可。文革后,市教委推薦他為高級教師,來城里教書,他婉拒了。很多人想,這老頭傻呀,明擺著的好前途不要,卻在這窮鄉(xiāng)僻壤中受苦。
我想我了解他,他是放不下。他早已和那片土地結合在一起,他在那里傾注了自己的青春。那個村莊里,有淳樸可愛的孩子,有瑯瑯入耳的讀書聲,有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睛。也許,到了城市,就再也看不到炊煙裊裊,看不到古樸的建筑,也沒有了以前的自由。誰知道呢?
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又確實是一名不平凡的人民教師。站在那片鄉(xiāng)村的土地上,口頭念著、心頭想著的唯有他的學生。窮其所學,播撒著知識的種子卻沒想過以此去追逐名利。他稱得上是“一品百姓”。
是的,在這個人人追求物質享受的時代,我們可以有大志向,去為官,去兼濟天下。但是,一品高官,是官之極品,臣之頂尖,只有少數優(yōu)秀的人才能做得到,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而我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在平凡之中活出精彩,他也是個不平凡的人。一品百姓,就是遵紀守法、專心本職之人;就是秉持德行、不求回報的人;就是愛自己、也用盡全力去愛他人的人。他們的眼中,沒有功利的誘惑;他們的心中,沒有權位的追逐。他們因傾力于自己的那一份事業(yè)而充實、快樂,因淡泊于名利而坦蕩、正直。
我想,“最美司機”吳斌無疑也是“一品百姓”。他一生只鐘情于自己的“車廂”。在肝臟被刺破的剎那,他強忍劇痛換擋、減速、剎車、停車,用1分16秒的生命之火點亮了車上24位乘客的生命之燈。這份職業(yè)責任感,若非早熔鑄在骨髓,浸透在血液,內化為意識,又怎能使生命迸發(fā)出如此頑強的意志力?責任與愛心、擔當與奉獻,在這一瞬間,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平凡的生命,因此而永恒。同時,一顆向善的種子,已播種在人們的心田,并慢慢發(fā)芽,悄悄扎根。
是啊,大千世界,主角很少,配角不計其數。與其爭先恐后地去做“一品高官”,不如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個“一品百姓”,使自己成為自己舞臺上的主角,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奔馳的車,駛過了家鄉(xiāng)的田,青色的麥田已是金黃的海洋。斯人已逝,而留下的,是鄉(xiāng)間學校操場上鮮艷的旗幟和仍然瑯瑯的讀書聲……
【教師點評】
這篇散文以我對祖父其事的回憶、其人的感悟、其品的思索,揭示了“一品百姓”的內涵與意義。而后的吳斌一例不但闡釋了“一品百姓”的內涵、意義,同時引發(fā)了讀者對人生的思索。結尾語言生動形象,意蘊深長,很有畫面感。全文起于敘,結于景,文字厚重而有張力,情感真摯而含蓄。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fā)展等級18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