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變成一段樹根,深深扎進地層?!薄皹涓痹诘貙邮呛诎档?,是寂寞的,但它正是在黑暗寂寞中吸收養(yǎng)料,才讓大樹枝繁葉茂。由此聯(lián)想到當今喧囂浮華的社會,一個人只有耐得住外界的干擾,守住寂寞,他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開頭首先引用作文所給材料,給閱卷老師緊扣材料行文的良好印象。隨即由材料切入主題“守住寂寞”,也照應了題目。)
深深扎進地層的“樹根”,只有耐得住黑暗的寂寞,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同樣,人只有耐得住生活、事業(yè)和心靈的寂寞,才能讓心靈得到升華。我國的文學大家錢鐘書先生生前潛心專注于編寫《管錐編》,在“文化大革命”的動蕩時期依舊恬靜淡泊,耐住浮躁與寂寞在牛棚中讀書寫字。這就是堅守寂寞的一種品質。錢鐘書先生之所以能夠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正是因為他能耐得住文人研究學問、鉆研難題的寂寞,摒棄了對外界紛繁迷眼的物質的追求和享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才能歷久彌香。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因為耐得住寂寞,專注于事業(yè),他們的人生才變得有意義。(①開頭再次點明材料,始終不脫離材料行文;②選用錢鐘書的事例,典型而且得當;③舉出事例之后,運用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分析探究了錢鐘書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理例結合,分析透徹。)
蘇軾面對荒涼寂寞的黃州,依舊笑吟“也無風雨也無晴”;中國單人無動力帆船航海第一人翟墨,心懷夢想,耐住旅程中的寂寞與艱辛,獨自一人完成了壯舉;李桂林、陸健芬夫婦在大山里為孩子們撒下希望的種子,在寂寞中堅守了18年……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所選擇的事業(yè)不同,但他們都深諳一個相同的人生道理:人生的奮斗旅程是充滿寂寞與艱辛的,唯有守住寂寞,始終默默無悔地執(zhí)著于自己的夢想和事業(yè),人生之樹才能綻放出艷麗的花朵,從而在收獲的季節(jié)結出累累碩果。與此相反,當代的某些所謂的“文人大師”卻無法守住寂寞,他們總是受到高利益、好名聲的誘惑與驅使,論文造假、東拼西湊做文章、連夜印刷只追求銷售量……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會使原本平靜如水的心變得浮躁,空虛。(①用概括排比法列舉了一組事例,一句話一個事例,從古到今,事例凝練而豐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②前后運用正反對比法,境界高低,靈魂美丑,不辯自明;③在列舉一組事例之后緊接著圍繞中心論點對事例進行分析議論,使事例與論點緊密結合。)
塞林格的寂寞堅守,著出《麥田里的守望者》,令人敬佩;莫言的寂寞堅守,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令人景仰;羅陽的寂寞堅守,托起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令人動容……(①用整飭的句子薈萃名人事例,采用一組排比,事例典型,句式工整,每個事例都緊扣論點;②整散句結合,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面對喧囂浮華的社會,我們應該拒絕浮躁,像“深深扎進地層”的樹根一樣,耐得住黑暗,耐得住寂寞。(①如同豹尾,簡短有力,再次點題,強化中心論點;②再次聯(lián)系材料,全文始終緊扣材料而行文。)
總評
文章思路清晰,正反對比鮮明。正面素材既有錢鐘書的詳例,又有蘇軾,翟墨,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的略例,詳略結合得當;反面素材則有所謂的“文人大師”事例。作者通過點面結合,正反對比,有力地闡述了“守住寂寞,拒絕浮躁”這一論點。文章結構條理清晰,論點明確;文中所選素材貼近現(xiàn)實,有代表性,說服力強;語言生動流暢,排比句的恰當運用增強了文采,很好地彰顯了作者的文化底蘊,是一篇文質兼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