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電力集成”理論,先后攻克制約國家軍隊裝備發(fā)展的重大技術難關近千個,有20多項成果成為“世界首創(chuàng)”“國際領先”;他34歲破格晉升教授,3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他就是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當某首長要任命他做副校長時,馬偉明平靜地婉拒:“我想專心做點學問,對當官不感興趣。”
材料二:芙蓉姐姐出名開始演講了,鳳姐出名玩走秀了,犀利哥出名竟然代言了,重慶師大“?;ā睆埩柙瞥闪嗣p收的“選秀專業(yè)戶”了,整個社會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浮躁之風似乎愈演愈烈……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本文題是一道多則材料的作文,通過審讀材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所給的這兩則材料之間是相對的關系,一正一反,其中的核心就是專心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追名逐利的浮躁之風的區(qū)別。由此可以確定立意的關鍵就是要兼顧這兩則材料,不可顧此失彼,觀點要全面準確。針對本文題,我們可以參考如下立意:遠離浮躁,靜心做事;褪去浮躁,腳踏實地;淡泊名利,專注治學等。在具體寫作時,我們可以結合時下的一些現(xiàn)象去寫小說;或者對此展開議論。
現(xiàn)場作文一
褪去浮躁,方能有所成就
□馬曉雯
漫步燕園,看未名湖的柔波蕩漾,看博雅塔的靜靜佇立,看古樸厚重的圖書館沐浴在陽光下,我不禁想起了曾經(jīng)在這里生活的季羨林先生。有誰能否定季先生的成就呢?“文學泰斗”“國學大師”會讓許多人迷失自己,卻讓季先生更加淡泊名利:他拒絕了副部級的職位,拒絕了自己認為不相稱的頭銜,更加專心地做學問,留給我們一個高大睿智的背影。
淡泊而專注,這是季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chǎn)。繁華落盡見真淳,季先生依然是一個博學而真誠的“大師”,留給了后人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于是,我漸漸讀懂了季先生的心:褪去浮躁,方能有所成就。
偉大的小說家塞林格先生,一直過著隱居般的生活,只有友人才能常去拜訪。他長期拒絕采訪,不愿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雖然一部《麥田里的守望者》讓全美國都認識了他,但他卻始終保持寧靜的心,專心地創(chuàng)作。
這才是為人處世的真智慧??!寧靜,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創(chuàng)作;淡泊,為了才華不被世俗的應酬磨滅,塞林格先生隱士一般的品性,令人敬仰。
然而,另一位作家就沒能做到寧靜淡泊。寫了《青年近衛(wèi)軍》的法捷耶夫,因為這部轟動前蘇聯(lián)的作品而被推上了前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主席的寶座。從此以后,他整日忙于各種公務與活動,再沒能寫出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不得不說,是浮躁葬送了這位天才作家的創(chuàng)作生涯與才華。浮躁的心使他無法專心做學問,取得更大成就。
有些悲哀的是,浮躁似乎正漸漸成為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的通病:靠出位舉動賺取眼球的鳳姐去走秀了,重慶師大“?;ā睆埩柙瓶窟x秀成了名利雙收的“選秀專業(yè)戶”……
這不禁令人思考:這個時代怎么了?沒有內涵的浮躁之風迷茫了我們的雙眼。有沒有人想過,褪去了華麗的外表,這些浮躁的現(xiàn)象還剩下什么?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愿我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保持一顆寧靜專注的心。因為褪去浮躁,方能有所成就。
【教師點評】
本文說理娓娓道來,開篇的入題很富有技巧性,把讀者帶入北大這一文化厚重的神圣之地,充滿了詩意,進而又帶領我們走近“國學大師”季羨林,水到渠成地亮出觀點。文章的另一特色是所選事例有正有反,有中有外,事例豐富,并且針對每個事例都有恰當貼切的分析論證,說服力很強。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8分=55分
現(xiàn)場作文二
溫一壺月光下酒
□谷 珂
被先哲奉為經(jīng)典的古籍,裝訂精美,卻被束之高閣,落滿灰塵;被文人奉為至尊的墨寶,裝裱華美,卻被掛之廳堂,鮮有視之……浮躁之風在如今的社會愈演愈烈。
還記得林清玄的散文集扉頁上印著一句話:溫一壺月光下酒。讀罷能體會到已遠離我們太久的一種淡泊,一種寧靜致遠。
為了院士的頭銜,竟有人暗箱操作;為了利益,高校教授走穴連連……再無淡泊,再無寧靜,何以還學術一片純凈的天空?不禁想起季羨林,一生不慕高位、不慕名利的季老將一腔熱血鋪灑在了自己所熱愛的國學之上;年事已高,沒能影響他筆耕不輟的熱情。因為淡泊,季老對梵文的認知達到了無人能及的程度,人們也因此心悅誠服地將“國學大師”的稱號贈與了他。
拋卻浮躁,季老贏得了心靈的寧靜,才得以在學術的廣闊天空翱翔。
諾貝爾文學獎一出爐,各大媒體便擁堵而至,而獲得獎項的大師卻無一例外地低調行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認真地說:“我不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會改變我的一切。也許影響的是我的片刻生活。”可見,擺脫浮躁,事業(yè)才會到達更高的巔峰。佛家有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功名,利益,世間的塵埃紛紛而來,只有淡泊,才能享受溫一壺月光下酒的安適,才能夠釋懷心靈。
成名之后,黃永玉面對院中一池荷花,依舊淡雅;成名之后,韓寒拒入作協(xié),不作報告,拒絕暴露在聚光燈下;成名之后,巴菲特仍舊衣著樸素,在家中的小庭院悠然地讀著報紙……那么,那些依靠暴丑而出名的芙蓉姐姐、鳳姐,浮華過后,還會留下些什么?
“白鷺飛處是故鄉(xiāng)”的恬淡依然還在,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的江南依然還在,一顆渴望寧靜渴望淡泊的心靈何時回歸都不會太晚。僧璨大師有言:智者無為,庸人自縛。心若無異,將寧靜而致遠;心若無異,將羽化而登仙。放下塵世紛擾,追尋心靈的寧靜,在寧靜的夜晚溫一壺月光下酒,享受久違的淡雅韻致!
【教師點評】
本文的第一個亮點就是,題目“溫一壺月光下酒”富有詩意,把讀者引入了一個富有意蘊的境界中。第二個亮點是,全文所舉事例富有時代氣息,且覆蓋面較廣,說服力強。第三個亮點就是整篇文章富有文采,同是論證說理,但是讀后并不感覺枯燥,相反感覺如一股潺潺的細流緩緩地流入心田,富有感染力。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fā)展等級18分=54分
現(xiàn)場作文三
平靜的心
□王曉哲
泰戈爾說過:“渺小的真理可以用文字講明白,而偉大的真理卻保持沉默?!?/p>
傳說世界之初是這樣的平靜:潮汐退去,繁星升起,日月交替,萬物無聲而寂靜,美好而和諧。曾幾何時,再沒有了這樣的靜謐與安寧。金錢,名利,聲譽……這些光圈鎖住了人們平靜的內心,那些虛無的美夢蒙蔽了曾經(jīng)澄澈的雙眼!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潛心研究的大師?
那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熱愛的學術研究,晚年病榻上仍能看到他潛心鉆研的情景。他就是已安詳離世的季羨林老先生。成天與枯燥的字母打交道,與奇怪的字符為伴,他不覺得無趣乏味,只覺得神秘的文字吸引著他。在別人準備授予他官位時,他斷然拒絕;在被冠以“國學大師”的桂冠時,他極力推脫。在他人唾液橫飛、夸耀權力與官職時,季老只是淡然一笑,然后繼續(xù)埋頭于他的研究工作中。
有著享譽世界的盛名,作出無人超越的文學貢獻,季羨林,他是名副其實的國學大師!而就是這樣的老人,他對名利不屑,對權位輕視。他平靜而毫無浮華的心態(tài),他澄澈而又淡定的心境,他所擁有的人格魅力震撼著我們。
馬偉明擁有一個又一個耀眼光環(huán),卻婉拒主動送上門的官職;居里夫人研究發(fā)現(xiàn)了新元素,卻謝絕一切獎賞;牛頓闡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卻以一句“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回答他人的贊揚。朱仁民說:“不是我高了,是時代的潮水降下去了。”這些有卓越成就的偉人,無一不對這個名利紛飛的世界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擁有異于常人的澄澈雙眼去發(fā)現(xiàn)更多偉大的真理。
偉人的世界如此平靜而澄澈。而放眼當今社會,芙蓉姐姐、鳳姐、郭美美以娛樂浮華的心態(tài)一夜成名,雖盛極一時,但這些終將如同網(wǎng)絡流行歌曲一般轉眼即逝,最終只留下不堪回首的碎片。這樣的浮躁要不得!
只有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才能透過澄澈的雙眼,過濾掉那些浮華的假象,真正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拓寬人生的道路。
【教師點評】
本文語言流暢通達,以詩歌般的文字闡明了心靈的寧靜和眼睛的澄澈,倡導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需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全文事例豐富,詳例和簡例相結合,論證說服力較強。另外,文中恰當引用了泰戈爾的名言,給文章增色不少。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5分=52分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未即位時,每聽到父王在外打勝仗的消息,就憂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親征服了,自己將來無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對宋代詩人來說,唐詩既是豐厚的遺產(chǎn),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錢鐘書先生說,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這是一道組合材料式作文,審題時要找到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從“父王——亞歷山大”“唐詩——宋朝詩人”這兩組關系來看,材料的共同話題是“如何對待優(yōu)秀前輩或前輩取得的成就”。因此,我們可以立意為: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別把前人的成就當包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