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歡照相。
從我有印象的時候開始,五花八門的相機已開始大行其道。小時候的我驚喜于照片是如何定格住本該稍縱即逝的點滴瞬間的。到了如今的年齡我才逐漸明白,照相機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該珍藏于我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美好。
翻開相冊,翻到那一年的我和北京。那時的我大約十四五歲,與同學(xué)一起到北京旅行。天安門下的小販星羅棋布,其中一個彩照攤販吸引了我的注意。5元一張,即拍即洗的相片恰好滿足我的要求。盡管照片質(zhì)量實在不佳,但那次的北京之旅,我始終如相片上笑得那樣開心。
又過了一兩年,我擁有了自己的“傻瓜相機”??蛇z憾的是,我并沒有在赴巴厘島時帶上它,而同行者又素來沒有拍照留念的習(xí)慣。從飛機起飛到落地,我始終悶悶不樂;我在害怕,害怕失去那記錄的工具,會連這些珍貴的記憶也一并失去??墒俏义e了。哪怕現(xiàn)如今,我坐在這兒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腦海中塵封的往事依然像開了閘的水流汩汩涌出。那天的海波、沙灘、微風(fēng)以及伙伴們的笑顏,或如清泉或如潮流般滋潤、溫暖我的心。
那一年的旅途沒有相機陪伴,我依舊樂此不疲,收獲頗豐。自此我不禁懷疑,相片的意義究竟何在?
直到那天,我無意間注意到我的外婆正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拿著黑白泛黃的老照片兀自出神。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老照片,竟不自覺地被它震撼。再普通不過的畢業(yè)照,卻映出這二三十人最純真、最美好的年代。我沒有打擾外婆,因為聽故事的機會今后有的是。思緒似乎回到了北京,那張5元的小照片。我清晰地記得當(dāng)時笑得憨憨的我,更無比清楚地在腦海中勾勒出當(dāng)年在各個景點前手舞足蹈的情景。是啊,這一張張照片正是歲月的積淀,它們就好像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又好似通向心靈彼岸的橋梁。
前些天去了一趟內(nèi)蒙古,讓我的朋友拍了不少照片,但我并不急于拿到相片。且讓我回味片刻吧。那美麗的草原、蕭瑟的鹿道、漂亮的姑娘以及與我相伴偕行的摯友,在我眼前浮現(xiàn),閃爍。這珍存于心底的回憶,豈不遠勝過無論是黑白還是全彩的相片嗎?
這便是我給出的答案了:黑白照片會泛黃,但記憶不會泛黃;電子照片會遺失,但快樂不會遺失。無論是黑白膠片還是數(shù)碼科技的彩照,只要擁有那顆心,就能定格住我們的靜好歲月。
高分解讀
亮點:一波三折,標(biāo)題醒目
本文以“無論是黑白膠片還是數(shù)碼科技的彩照,只要擁有那顆心,就能定格住我們的靜好歲月”為主旨,將自己的多個生活片段娓娓道來,感悟也漸次深入(“那一年的旅途沒有相機陪伴,我依舊樂此不疲,收獲頗豐。自此我不禁懷疑,相片的意義究竟何在”是個明顯的過渡句);內(nèi)容上一波三折,時間的跳躍、場景的轉(zhuǎn)換,都很自然。文中“照相機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該珍藏于我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美好”“這一張張照片正是歲月的積淀,它們就好像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又好似通向心靈彼岸的橋梁”等語句,既很好地扣合了材料,又具有一定的意蘊,讀來頗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