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近,近的是空間的距離;那么遠,遠的是人心。
現(xiàn)今社會,私欲、貪婪使人們不再互相信任,陰謀、黑暗使人們心里有了戒備,于是一座座心門被迫關閉。心扉不開,距離也就越來越遠。
那么遠,遠得無法交流。有人說:中國人的冷漠由于物質(zhì)發(fā)展過快導致文化素質(zhì)沒有跟上,是城市化的通病。事實并非如此。早在清朝末期,一位來華的攝影記者曾拍攝到這樣一幅令人深思的照片: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在寒風中倒下,而圍觀的人沒有上去幫助。這不是冷漠是什么?這不是人心戒備是什么?可見中國人的冷漠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是什么城市化的通病,而是早已存在的一種國民劣根性。
魯迅先生說:“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崩淠呷鄙俟亲永锏囊环N血性,也許是這種劣根性綁架了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讓我們失去了許多值得贊賞的民族精英。生活中“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似乎成為一種潛在的處世箴言。
而今,在我們大力弘揚正能量的時候,我們應靜下心來思考。小悅悅慘遭碾壓卻無人上前;男孩想跳樓,圍觀者卻笑其無膽;歹徒行兇,店鋪大門緊閉,行人無處躲避。這不是冷漠是什么?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富起來了,可精神財富卻少得可憐。
長此以往,這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當冷漠成為一種社會習慣,恐怕任何方法都無力回天。而到那時,中國不僅遺失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將葬送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之路。好在中國仍在成長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冷漠將從中國人的字典中消失,而我們也會給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涂抹上重重的一筆。
當我看到紐約巡警為乞丐買了雙鞋并替他穿上的報道時,我并不吃驚;當我看到烏拉圭總統(tǒng)穆西卡將官邸貢獻出來用于收留無家可歸者的圖片,我非常感動;華南師范大學談方教授,創(chuàng)辦“中國好人網(wǎng)”,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讓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施愛的行列,我也相信更多的國人都是心存良知與夢想的,只是缺乏行動。
我有一個夢想,不久的將來:大家相助相愛,其樂融融,怡然自得……我笑了,陽光下,世界真美。
那時,我會說:那么遠,遠的只是距離;這么近,近的卻是人心。
【作者系江蘇省高郵中學高二(17)班學生,指導教師: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