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亞里士多德曾說:“人的思想是從疑問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揭露學生認識中的矛盾,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2-000-001
課堂有效提問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推進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課堂提問需要教師做精心的設計,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得到的幾點體會:
一、有效提問的原則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于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仿佛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
二、有效提問的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fā),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國哈佛兒童教育學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xiàn)不如父母的意,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經(jīng)過長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辦法。
善問“十字訣”的辦法,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學生問答學習;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知識和知識間的異同;
替:讓學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fā):“除了……還有什么?”
可:可能會怎么樣;
想:讓學生想各種各樣的情況;
組:把不同的知識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
類:是多和學生類推各種可能。
三、有效提問并學會傾聽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滿堂問與滿堂灌相比,雖然形式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認學生是可以自主學習的人,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果用過于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并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四、有效激勵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
1.熱情。兩層含義:一是對學生熱心。主要通過與學生建立積極的、支持性的關系。這種安全的、輕松的、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二是對自己所教的專業(yè)有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熱情的教師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學過程中把這種求知和求信仰傳達給學生,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信念,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教師的熱情隱含在教師的語音、語調(diào)和教師的身體語言之中。
2.期望。學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學生會將教師的期望內(nèi)化為對自己的期望,進而影響自我評價和努力程度。教師的期望可能幫助學生成功,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只抱有期望,沒有相應的幫助措施并不能有相應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學生成功和幫助學生成功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師的期望在學生身上實現(xiàn)。教師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成功,有成功體驗。要使教師期望促進學生成功,除了語言,更需要用教學行為來表達對學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師總是那些學生感到值得信賴的教師??尚湃胃杏兄趧?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相信教師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教師通過坦率、誠實的師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教師的學識;二是教師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更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