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且也開始逐步進入到初中課堂教學當中。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在一些方面上還沒有定型,例如教學的模式、規(guī)律等。通過實踐表明,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采取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其緊緊抓住了該門課程的特點,以信息處理為中心,且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極大的提高了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果?;诖?,文章將對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以便有效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任務驅動; 分層分組教學法; 初中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2-044-002
前言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信息技術課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作為一門技術性、應用性的課程,信息技術與數學、物理等學科不同,不僅僅只有理論知識,還有一定的技術。所以,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只是進行紙上談兵是不行的,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課本中的隱含的內容,真正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而通過實踐表明,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采取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1.相關概念介紹
1.1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指的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按照課本內容設定有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與方向,在目標任務的驅動之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將得到明顯的提升,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復習、鞏固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并且還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進而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1]。
1.2分層分組教學法
眾所周知,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經由前人不斷研究與探索所得到的,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人們難以找到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應不同課程、不同人群的教學。所以,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實際情況把兩種及其以上的教學方法綜合在一起,得出一種“復合式”的教學方式。由于初中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信息技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合作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還有待于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提出了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
分層分組教學法先是依據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知識水平以及學習動機等之間的差距,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予以隱性異質分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當中按照自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選取最適合的學習目標,實現(xiàn)逐個“任務”的分解[2]。這種教學方式是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相結合所得到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對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極為有利。
2.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
對于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具體應用情況,筆者將以“WORD小報制作”一課為例,說明在信息技術課中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的實際應用情況。
2.1課前分層分組
首先,教師應當對全班同學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習興趣等諸多方面進行摸底調查,依據上述這些方面的情況,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處理。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觀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作業(yè)的批改以及考試等手段,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給出正確、科學的分層。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會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即甲層、乙層、丙層。
其次,在分層之后,也許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人數較多,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全方位的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分層的基礎之上實行分組合作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使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控制在4~5人,小組人數不可過多。在進行分組時,有兩種分組方式,即異質分組、同質分組。何為異質分組?就是將層次不同的學生安排在一組,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但是小組內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能夠通力合作,還會產生良性的競爭,進而達到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提升的目的。而同質分組指的是將層次相同的學生安排在一組,雖然這種方式能夠減輕教師教學的難度,但是卻對學生的進步極為不利,極易引發(fā)兩級分化的局面。因此,最好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
最后,教學目標分層。在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分組之后,教師還必須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以便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否則學生分層就顯得毫無意義。在“WORD小報制作”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其分成三個層次,即甲層學生必須掌握這一課時的全部內容,其中主要包含遷移板塊的提升,科學運用超鏈接,保持不錯的交互性等等。乙層學生必須可以基本完成一張小報的制作,無需給出更高的要求。而對于丙層的學生,則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文字輸入、藝術字的輸入等,對于其它的內容可以自行進行探討與學習。
2.2課中分層教學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任務為驅動,展開分層教學。因為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不一,因此在對任務進行設計時,同樣需要依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分層次教學,以便促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不同的典型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依據由易到難的順序處理每一個任務,使學生在達成任務的過程中全面掌握知識的脈絡,同時對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目標[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對學生提問,以檢驗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就某種層面上而言,教師提問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與質量,由此可見,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同樣必須注意學生的層次,依據層次提出相應的問題。對于丙層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對于乙層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難易程度中等的問題;而對于甲層的學生,可以提一些難度系數比較高,且比較開放的問題。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教師可以適度的予以表揚或者是鼓勵,不管是一個微笑還是一個眼神,都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消除緊張的心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可以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有力的鍛煉,并且可以極大的加強一些學生學習的自信,使其獲得更大的提升。
2.3分層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評價對學生而言是極為關鍵的,正面的評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不斷進取、努力向上的競爭機制。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對學生、教學目標進行科學的分層分組,同時還必須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對于丙層的學生,其基礎知識相對而言比較薄弱,且十分的自卑,缺乏自信心,對此,教師應當多加表揚,發(fā)現(xiàn)其長處與優(yōu)點,并且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贊許;在考核時讓其能夠通過,以便使其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有效提升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對于乙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依據其自身的水平進行考查,使其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與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彌補,同時對下一階段的發(fā)展目標予以明確,從而防止學生停滯不前,且一直徘徊在原有的水平。針對甲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以更高的要求、更嚴格的標準來對待,應當利用考核的方式來不斷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其發(fā)現(xiàn)計算機領域中的神奇力量,充分激發(fā)其斗志,從而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4]。
3.結束語
綜上,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初中生實際水平、個人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之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成功的可能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及時掌握自身的學習成果,同時還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動機。然而,學生的分層分組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且評價之后,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方能達到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曲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運用[J]東方青年·教師,2012,(5):259
[2]舒非落.“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的運用[J]劍南文學,2010,(11):126
[3]廖華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2,(11):51
[4]劉祺.任務驅動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