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毙抡n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基礎。
關鍵詞:品德教學; 回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064-001
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xiàn)實生活,做到有實效性、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品德課教學中,必須將學生課堂學習課本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即讓品德課教學生活化。下面是我在思品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上學生最受歡迎的品德課
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品德課是最受歡迎的。愛玩是小學生最大的年齡特點。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皟和袡嘞碛行菹⒑烷e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庇纱丝梢姡鎸⒆邮嵌嗝粗匾?。在教學《我的課余生活》時,其中一課時的內容為“就讓我們來玩一玩”,當我宣布這節(jié)品德課我們要到操場上去玩時,學生特別驚訝,也顯得特別興奮。我?guī)е鴮W生來到操場上,讓學生盡情地玩,玩自己平時比較喜歡的游戲或活動,此時讓我看到了學生與課堂上完全不一樣的另一面,平時比較文靜的學生這時也完全釋放出來了,他們笑得如此開心!再如在蘇教版第四冊《游戲快樂多》教學中,學生可以盡情地參加游戲,一些“合作、安全、文明”等品德教育在游戲中盡情綻放。這樣的品德課學生無法抗拒。
喜歡觀察是小學生的又一年齡特點。小學生的感知正處在發(fā)展階段,知覺情緒性比較明顯,容易被一些新鮮的事物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就必須激發(fā)他們觀察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觀察產生了興趣,就會變?yōu)橹鲃拥膶W習。如在教學“觀察螞蟻喜歡吃什么時?”我讓學生四六人一組,自己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觀察螞蟻喜歡吃什么。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先對組內成員進行了分工,再和同伴們動手做一做、記一記、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結論。教學《夏天的小蟲》時,那些小小的昆蟲可受學生的歡迎了。他們左瞧右看,瞪大雙眼,這樣的學習學生印象是深刻的,這樣的課學生最受歡迎。
二、上學生最感興趣的品德課
貼近學生生活的品德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碑攲W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tài),才會自發(fā)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的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跟學生生活相關的或學生身邊的事例是品德課程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資源。例如在教學《春節(jié)和圣誕》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1、你知道春節(jié)是怎么來的?2、你知道春節(jié)一般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是怎么來的?3、你知道少數(shù)民族如何過春節(jié)?4、你還知道哪些國家和民族的新年習俗等,學生對這些問題特別感興趣,課外他們通過上網和詢問長輩找到了答案。再如“打電話、看電視”是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事,教學時我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課堂上,他們津津樂道,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學得不亦悅乎。
三、上最有效的品德課
聯(lián)系生活中“小事”的品德課是最有效的。我們常說,凡事都應該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也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在現(xiàn)實中,我們班的學生在課堂上高談闊論,課外卻毫無行動,說歸說,做過做,言行不一致。原因何在?其實我們教育者只追求結果,對學生期望很高,認為這些道理學生都應該懂的,學生也不會去犯這些低級錯誤。而事實卻相反,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環(huán)保,可還有一些學生仍然會去做危險的游戲或活動,仍然有學生亂丟紙屑……因此品德課上我們還應該找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講。例如我經常捕捉校園里一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把它拍下來作為品德課上的教學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如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一位學生把痰吐在地上。我并沒有直接找這位同學談話,在品德課上我就讓同學們談談隨地吐痰的危害,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隨地吐痰很不衛(wèi)生,有的說隨地吐痰不文明,還有的說隨地吐痰散播細菌……此時,那位學生早已面紅耳赤了,這樣的教育就收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四、上學生最喜歡的品德課
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品德課學生是最喜歡的?!镀返抡n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盡可能使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俗話說:“觸景生情?!碑斦宫F(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張張活生生的畫面時,學生怎能不為之所動呢?如我在執(zhí)教《隔海相望》這一課時,課前收集了大量關于臺灣的介紹,包括“地理位置、“美麗風光”、“燦爛文化”、“風土人情”等,介紹地理位置時則通過地圖,再加上文字說明,學生一目了然;美麗風光這一部分就讓學生在觀賞一張張美輪美奐的圖片的同時,較為全面地了解臺灣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使學生都有了一種想去臺灣的欲望。在品德課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我們的課堂也會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而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完美,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既要讓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又要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學生。使我們的品德教學能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xiàn)回歸生活,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讓品德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