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學會換位思考,用童心呵護學生,用適合兒童的禮儀去教育孩子,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健康成長。
關鍵詞:禮儀教育; 呵護童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039-001
反思我們的教學,我們總愛教訓與苛求學生。如學生成績下降了,左看右看不順眼,就會說:“看你賊眉鼠眼的,今后一定長不成人?!睂W生屢次犯錯誤,我們就會義憤填膺:“孺子不可教也!”學生酷愛打架,我們愛訓斥:“看你天生就不是什么好東西?!睂W生基礎太差,我們輔導學生不耐煩了:“×××像窗戶紙一點就明,而你是斡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我們的教學太愛關注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太愛給學生眼前行為下結論,太苛求學生向著自己理想的目標前進,反而欲速不達。教師心中無“禮”,表現(xiàn)在言行上無“儀”。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學會換位思考,用童心呵護學生,用適合兒童的禮儀去教育孩子,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健康成長。
一、童心喚醒我們
在全省中小學“三新一亮”工程實施中,學校組織教師課余時間給學生安裝課桌,我在搬桌面時不巧被包裝帶套住雙腳,重重地摔倒了,鼻子被跌裂了,在醫(yī)院縫了五針,醫(yī)生要求停課治療。不能給孩子們上課,還要吃皮肉之苦,我十分沮喪地在床上躺著……這時一位叫蘇小明的女孩送來一幅精美的卡通掛畫,我一驚,打開一看只見卡通姑娘手捧一顆心,上面寫著幾行字:“信心就是成功,決心就是力量,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敗?!?/p>
我的心豁然一亮,這名學生此刻想到的不是我如何去醫(yī)療傷口,如何去補養(yǎng),她首先想到的是讓我有信心,用信心去戰(zhàn)勝傷痛,這就是一個孩子的美好童心,而這種美好就是“禮”,童心的表達就是“儀”呀!于是我建立信心,堅持一邊醫(yī)治,一邊研習《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傷口奇跡般地愈合了。
二、童心無忌
期中考試臨近了,學校要抽測調(diào)研,而我?guī)У挠质钱厴I(yè)班,抽到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我加緊了復習步伐,整天板著一張嚴肅的臉,仿佛學生欠自己什么似的。
這不,剛復習到王冕的《墨梅》,強調(diào)其堅貞純潔品質(zhì)時,宋仁偉、包士玉等小調(diào)皮做起了小動作。“關鍵時刻怎能感冒”,我嚴肅地批評了他們,心里懸著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
一下課我又步履匆匆趕到座位,埋頭改作業(yè),等下一課再給學生上上“緊箍咒”,這時有位學生輕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頭一看,原來是愛打小報告的宋芳芳,她的思維與其他同學不同,有創(chuàng)意,平時我很欣賞她。只見她本著臉,似乎很嚴肅地對我說:“老師,我找您有點事,出來一下?!钡睫k公室外,她一本正經(jīng)地說:“老師請你上課給我們一點幽默和趣味。”我眉頭一展:“是不是為了迎考,這兩天我太嚴肅了,下次我一定風趣,你提的意見十分好?!彼譂M意地走了。
看著她欣喜的樣子,我愣住了,陷入了沉思,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孩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而我這兩天為了傳授知識而不住地填鴨,難怪效果異常的差。上課鈴又響了,我?guī)еぺね?,帶著些許幽默,帶著絲絲欠意,回到了學生中間,我改變了復習的方法,采取了“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小幽默大智慧”等學習方式來組織教學,課堂又其樂融融了。禮儀就在師生言行和交往中呈現(xiàn),就在師生“童心”的碰撞中獲得和諧。
三、童心征服我們
我的妻子到縣城教書,5歲女兒上幼兒園,晚上都住在離學校不遠的外婆家。這一天放學女兒又找到了我,要求晚上回到學校跟我住。我說十月份天冷了,你不要回家了。她說天不下雨、不冷就回家。說話時她把一張小畫片貼在臉上又揭下來。這時只聽她“哎喲”一聲喊疼,我不想讓她回家,乖機說風把臉凍疼了吧!她說不是風吹的,是畫片粘疼的,我又不失時機說:“等會風一吹會凍得更疼,你晚上到外婆家吃過飯就不要回來了?!彼绷耍骸鞍?!風吹臉,是疼我的,不會凍的。就是天再冷我也不怕!”此時我心里濕潤了,孩子為了得到父愛,這么小竟說出這樣的話。于是我不能自主地把她帶回家,和她一起玩起了拍火柴皮的游戲。禮儀就在尊重孩子的選擇中立住了根。
四、童心讓我們感動
我也循著“童心”培育著株株幼芽。我不禁想起達爾文研究花粉的事。有一次在退潮后的低濕地帶研究花粉,他發(fā)現(xiàn)了一支凸出的花粉管,他馬上去報告亨斯羅教授。亨斯羅親切地說:“嘿,這的確是很有趣的發(fā)現(xiàn)。”達爾文很得意地看著花粉管,亨斯羅親切地向他解釋這種花粉管的構造和作用,最后他告訴達爾文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達爾文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不應該沖動地跑來報告這種無聊的事情?!皼]關系,年輕人嘛!有這種研究的心態(tài)就很不錯了。”亨斯羅關注了達爾文的研究心態(tài),保護了他求知的“童心”。這也成為達爾文成長的一塊小小“童心石”。而這塊童心石就是禮儀的化身,充溢著尊重、寬容和賞識。正因為有這樣一塊塊奠基石,達爾文才能展開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翅膀。
對孩子的禮儀教育需要童心的呵護。為了促進師生“禮”的交流,我在班里開辟了“師生禮儀交流平臺”。把師生心聲及時傳遞彼此心田。我們循著對方的心靈發(fā)展軌跡互動著,為“童心”禮儀歌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