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從英語的學科性質(zhì)來看,還是就教育的本質(zhì)來看,我們都必須將英語教學當作追求理解的文化課堂,因為這種英語課堂,是學生感知英語語言之美的窗口,是學生學以致用的舞臺。
關鍵詞:人文教育;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028-001
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备呙髑矣行У慕逃恰皾櫸锛殶o聲”式的潛移默化。人文教育不僅僅是德育老師的專門事業(yè),而且是我們每一個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蘊含著濃厚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英語教師,如果我們能將人文教育和英語教學融合貫穿起來,那教育的真諦也將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一、新課程與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過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長期積累的閱歷經(jīng)驗與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識,喚醒和引導潛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進而培養(yǎng)他們對于自己、他人及環(huán)境的人文理解與人文關懷的意識和能力,并最終促使他們理解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樹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實質(zhì)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詣在使人理解、體驗并掌握人文知識,從而促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和審美觀。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要使學生“具有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著名教育學家袁振國先生說過;我們要以“人文精神進行文化教學”。其實質(zhì)就是要把教學演繹成精神享受的過程,體驗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队⒄Z課程標準》也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的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二、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去
語言從一種角度講是表情的工具,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人的基本素養(yǎng),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傳承著思想和文化。所以,與其他學科相比,語言與情感陶冶和品德養(yǎng)成的關系更為密切。英語這種語言更是不例外,將人文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并非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之外的道德說教,而是深入還原教材本身的生活氣息,讓教育生活化,讓學生從“做”中“學”。也只有這樣,學生學到的語言才是鮮活的語言,學生所得到的道德熏染才會成為自己的素養(yǎng)。
新課程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生活氣息濃厚,這就為英語情境教學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通過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中,使知識傳授和德育滲透融為一體。在課堂內(nèi)外,我和學生經(jīng)常會用這些看似簡單,實質(zhì)卻很有禮貌的話來交流:I’m sorry, 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Shall we…?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等等。這不僅是一種語言實踐,更是有意識的教會學生自我修養(yǎng)。很多單詞和句法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來教,這不但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要學的知識,也能讓學生領會生活的道理以及西方文化的精髓。例如: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更勝于財富)Knowledge is the food of the soul.(知識是精神食糧)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Nothing seek,nothing find.(生命短暫,不容浪費,沒有追求就沒有成就)。如在教授《Go for it》九年級英語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這個話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關于中國、英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名勝古跡的信息,并設置情境,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介紹旅游景點,這比我們單純地學習教材內(nèi)容更真實、更精彩,尤為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內(nèi)涵豐富的習俗,進一步提升了文化素養(yǎng)。再比如,通過學習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一篇文章“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 !”使學生懂得作為志愿者的偉大,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人類、對社會、對國家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擁有“我奉獻,我快樂”的高尚情操。又如,通過學習“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這篇閱讀時,一方面我們可以教育學生學會愛護身邊的小動物,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擁有感恩的思想,懂得感恩呵護關心你長大的父母和長輩,感恩教育你成才的老師,感恩身邊伴你成長的朋友等。當涉及到西方節(jié)日的話題時,如Christmas Day等,我會通過介紹這些節(jié)日背后的感人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人與人之間的“愛”。同樣,不管我們每一個人出身如何不同,性格如何有差異,但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不但有助于學生化解代溝,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西方文化?!纱耍覀兺ㄟ^一個個蘊涵著大道理的小問題,將人文教育貫穿于教學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汲取人文素養(yǎng)的精華,從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對待生活的良好心態(tài)。
三、讓英語教學成為追求理解的文化課堂
法國教育家埃得加·莫蘭說:“教育的任務不是傳授純粹的知識,而是傳授使我們據(jù)以理解我們的地位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文化;它同時促進一種開放的和自由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從英語的學科性質(zhì)來看,還是就教育的本質(zhì)來看,我們都必須將英語教學當作追求理解的文化課堂,因為這種英語課堂,是學生感知英語語言之美的窗口,是學生學以致用的舞臺,也是學生英語學習旅程中的一個個加油站,在這種彌漫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的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欲,表現(xiàn)欲和溝通欲將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將獲得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學生學習英語的內(nèi)驅(qū)力將得到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也將得到全面提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yǎng)“完善的人”,而培養(yǎng)“完善的人”,則需要“完整的教育”,只有將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起來,我們才能為國家造就一大批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優(yōu)秀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