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我的外曾祖母——我外公的母親。因為我從小被寄養(yǎng)在外公家,所以常常得以與婆婆接觸。
婆婆如果還健在的話今年應該98歲了。實際上她已經(jīng)于6年前離開我們了。
從我有記憶起,她就已經(jīng)是一位蹣跚的老人了。她經(jīng)常挪著她那較常人更嬌小的腳在院里進進出出。我想她年輕的時候,也許也愛摘一朵小花插于鬢間,也愛為自己嬌小的腳配上一雙繡著彩色絲線的鞋,那樣會更美麗。對于婆婆的丈夫,也就是我的外曾祖父,我是沒有什么印象的,因為他在我出生前便去世了。談及我的曾祖父,我的外婆曾對我們幾個表姐妹說過:婆婆比外曾祖父大,因為她是改嫁過來的,曾經(jīng)有過一段婚姻。在那個年代,婦女改嫁并不常見,也許她是經(jīng)受過內(nèi)心的煎熬,是承受了世人異樣的眼光才嫁到這里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間黑黑濕濕的小房間,以及那無休無止的木制紡車轉動的聲音。在她的眾多兒女當中,她選擇了和她的三兒子,也就是我的外公住在一起,她的房間在外公家院子向西的一隅。她的門是不常開的,或許正因為如此,她的房間才總是那么陰暗、潮濕,里面的所有物件也都是黑的,除了一床打滿補丁的白麻帳子和一盞暗黃暗黃的電燈。
我是很愿意偶爾去那里溜達一圈的。小時候,我經(jīng)常站在門口甜甜地叫上一句“婆——婆!”她便會停下正在轉動紡車的手,不知道從什么地方拿出一把甜得發(fā)膩的糖,笑瞇瞇地遞給我說:“好!好!”
婆婆的房間我是不怎么進去的,也不知道為什么。但那里面著實有件世上最神秘的物件——紡車。當婆婆的手在上面緩緩轉動時,會有一種悠長而有規(guī)律的聲音傳出?,F(xiàn)在想來,婆婆床上掛的那床麻帳子,大概就是她用那個古老的紡車一絲一線紡出來的。
時間在紡車慢慢地轉動中一點點流逝,婆婆也越發(fā)老了,在紡線之余,她時常會坐在房門口的石墩上,倚著她的竹拐杖靜靜地坐著,然后看著漸落漸暗的夕陽。細碎的光線流金似的落在她老舊的衣服上,而她只是看著,看著……
婆婆去世的那一年,我長年在外的媽媽、舅舅回來了,他們跪在婆婆的靈前,落著止不住的眼淚……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些記不得婆婆的聲音了,但我仍記得她的勸告:晚上不能梳頭發(fā)、照鏡子,吃完晚飯不能掃屋子……
【作者系湖南省隆回二中默深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陳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