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么感覺。”那人照哲人說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頭等他。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他有什么感受。那人說:“越來越覺得沉重?!闭苋苏f:“這也就是你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受?!蹦侨藛枺骸坝惺裁崔k法?”哲人問:“那么你愿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等哪一樣拿出來呢?”那人不語。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所給材料比較好懂,難點就在于當“那人”問:“有什么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時,哲人反問:“你愿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等哪一樣拿出來呢?”這就意味著,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方面都不能丟棄,因為丟棄了任何一方面,人生都不會完整,因此,生活沉重是一種必然。減輕沉重的實質就是逃避責任——逃避人生中那些應該也必須承擔的責任。
既然生活沉重這一現實不可回避,那么,關鍵就在于應該以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這種沉重。面對生活的沉重,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態(tài)度:有人選擇逃避,這是弱者的表現,因為逃避沉重就是逃避責任;有人選擇忍受,雖然看似沒有逃避,但卻反映出一種被動,一種無奈的心態(tài),這也不是正確對待生活的應有的態(tài)度;有人選擇承受,境界要比前者高一些,但被動的色彩亦然;有人選擇“享受沉重”,這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然也是作文立意的最佳角度。
生命是沉重的,這沉重在于我們必須為之負責任。我們一路拾撿著美好的東西,這不是石頭,而是鉆石。每一粒鉆石都要你為之去擦拭、打磨,因此你會感覺到勞累與沉重,但是這沉重中蘊涵著快樂。這快樂可能并不起眼:工作的一點成績,愛人的一束玫瑰,家人的一件毛衣,朋友的一封遙遠的來信……可是,假如沒有了這沉重中的快樂,我們的生活會是多么的灰暗無光!
一路走一路拾撿,收獲越多背簍就越沉重,而越沉重人生也就越充實越成熟。因此當走到路的盡頭,當一筐鉆石都在熠熠閃光,曾經疲憊的靈魂在這一刻都得到了凈化與升華!
這則材料在審題上最易出現的問題是忽視材料中兩個人最后的對話,從而出現對所給材料的主旨理解上的偏差,如“放棄也是一種智慧”“追求生活的快樂”“生活的得與失”“減輕生活的負擔”等,均屬對材料主旨的誤讀。再者,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立意的層次不高,如不能達到“享受沉重”的高度,雖然這類立意沒有偏離題旨,但思維層次過淺,思想定位不高,也就不可能寫出有文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