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太師爺獨(dú)自騎馬去百花山春游。走到三岔路口,不知怎么走。此時,忽見一樵夫,太師爺忙問道:“老弟,到百花山怎么走?”樵夫答道:“從這里到百花山,大概有三千來丈吧!”太師爺疑惑不解,問:“怎么?這兒的路論丈不論里呀?”樵夫說:“論里嗎?論禮我比你年紀(jì)大,你就該稱我老哥;論理,你問路就該下馬。”說完,樵夫頭也不回地走了。太師爺急了,打馬趕上樵夫,罵道:“混賬,我是太師爺,你怎么不回答我的問話?”只見樵夫不慌不忙地說:“對不起,東村有匹馬下了一頭牛,我正急著去看呢!”太師爺十分驚奇,說:“馬下了牛,為什么不下馬呀?”樵夫說:“說得對呀,誰知道這個畜生為什么不下馬呢?”樵夫運(yùn)用雙關(guān)的手法嘲弄自以為是的太師爺,讓人覺得痛快淋漓!
知識鏈接
雙關(guān)修辭手法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諧音雙關(guān),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條件構(gòu)成雙關(guān);一種是語義雙關(guān),即借用同義的詞語來表達(dá)一個雙關(guān)的意思。
上面這則趣味故事便較好地運(yùn)用了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而且用了雙關(guān)的兩種形式。故事人物對話中的“論里”與“論禮”“論理”是諧音雙關(guān);兩個“下馬”都是動詞性短語,但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前一個“下馬”指馬生小馬,后一個“下馬”語意雙關(guān),實(shí)指從馬上到馬下。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①匪徒們走上這十幾里的大山背,他們沒想到包馬蹄的破麻袋片全踏爛掉在地上,露出了他們的馬腳。
——曲波《林海雪原》
②一切似乎又平靜下來,一切跟平常一樣,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
①中的“露出了馬腳”,表面上是指露出了馬的腳,實(shí)際上卻是指匪徒們露出破綻。這屬語義雙關(guān)。
②中的“照舅”,表面上指用燈籠的光亮照著舅舅,因“舅”與“舊”諧音,所以實(shí)際上是指照舊。這屬諧音雙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