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親冷戰(zhàn)兩周后,放寒假了。我低頭走在回家的路上,父親扛著我的被褥跟在后面。走了很久,突然失去了父親的氣息。那是種很奇妙的感覺:兩個血脈相連的人之間系著一根無形的線,距離遠了,一下子就能感覺到。
我回過頭看見父親扛著包裹走在人群中。那包裹打得不好,總有一片布料打到父親臉上。父親用力把頭偏向一邊,額上暴起了青筋。陽光下,他的臉泛起一層油光,汗水順著皮膚的溝壑流下。那一縷調(diào)皮的翹起的頭發(fā),發(fā)梢還是黑色的,發(fā)根卻白了。我忽然后悔自己戴了眼鏡,痛恨它讓我清晰地看見了父親的老態(tài)。千般思緒涌上心頭,那一瞬,成剎那?;厥资湃サ臍q月,不知何時,時光在父親的臉上刻下了滄桑,年華在父親的發(fā)上染上了風(fēng)霜。我轉(zhuǎn)過身,淚如雨下。
父親的背上有一座山。
小時候,父親總愛讓我踩到他的背上,去踏平那座“山”,那凸起的骨頭一輩子也踏不平。父親的駝背讓他更堅強,沉重的責(zé)任他總是獨自一肩扛。父親沉默地用單薄的身體撐起了整個家庭。
我擦干眼淚,轉(zhuǎn)身向父親走去,父親扛著包裹的身影越來越近,他走得很慢,左腳踏地總是比右腳用力,因而顯得有些蹣跚。那一刻,我仿佛看見,父親扛在肩上的,不是我的行李,而是我們家,是我和妹妹的無憂生活,是爺爺奶奶的幸福晚年……原來父親一直扛著一座無形的山,一座沉重的、讓他痛并快樂著的大山。
那一刻,父親扛著包裹的身影背著陽光,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望見他那緩慢而堅定的步伐。那被陽光普照的畫面烙在了心上,永遠定格在記憶中。
[簡評]
父愛深深,感人肺腑。作者寫放寒假的時候,父親為自己扛被褥的畫面。從這畫面中,作者看到了父親“發(fā)梢還是黑色的,發(fā)根卻白了”,想到了“父親扛在肩上的,不是我的行李,而是我們家,是我和妹妹的無憂生活,是爺爺奶奶的幸福晚年”,這又怎么不感人肺腑?
不失時機,抒發(fā)感情。與父親距離遠了,回頭看見父親。父親什么樣子呢?作者有一段關(guān)于父親的描寫,之后是抒情,言“時光在父親的臉上刻下了滄桑,年華在父親的發(fā)上染上了風(fēng)霜”。待轉(zhuǎn)身向父親走去,這時作者又有一段關(guān)于父親的描寫,之后又是抒情,言“原來父親一直扛著一座無形的山,一座沉重的、讓他痛并快樂著的大山”。這些抒情不僅真摯感人,而且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結(jié)尾點題,畫龍點睛。父親為放寒假的兒子扛著被褥,走在人群中,額上暴起了青筋,臉上泛起一層油光,汗水順著皮膚的溝壑流下。這一畫面描繪完畢,作者在結(jié)尾段中說“那被陽光普照的畫面烙在了心上,永遠定格在記憶中”。有了這點題的一句,文章主旨也就得到了強調(diào),顯得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