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紗窗。
《夜月》,一名《月夜》,唐代詩人劉方平作。關(guān)于劉方平的情況,我們今天所知甚少。新、舊兩唐書沒有為他立傳,僅《新唐書》卷60《藝文志》第四篇有“劉方平詩一卷”的記載,其下小注云:“河南人,與元魯山善,不仕?!敝钡?00年后,元代的辛文房才在《唐才子傳》中為其寫了一篇百余字的小傳。據(jù)當代學者傅璇琮先生考證,劉方平為洛陽人,大概生活在唐玄宗天寶至唐代宗大歷年間。其先輩為匈奴貴族。漢高祖劉邦以宗室之女嫁冒頓,當?shù)仫L俗位尊者皆從母姓,因改為劉氏。劉氏一族無論在劉方平生前,還是在他身后,一直是名門望族。其高祖劉政會曾隨李淵起兵,封邢國公,仕至洪州都督。其祖父劉奇武后時官至吏部侍郎,后因綦連耀謀反案連坐被朝廷誅殺。但劉氏一族并沒有因此衰敗下去,其父仍任吳郡太守、江南采訪使等職。他的伯父、叔父、本族兄弟等人皆在官場。方平二十工詞賦,被人稱為“山(崤山—筆者注)東茂異”。他可能在32歲前入過軍幕,可是后來辭官歸隱,居于潁陽大谷(今洛陽東南,登封西南)一帶(以上詳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劉方平的世系及交游考》和他主編的《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卷)。他的隱居生活,在他的朋友皇甫冉和李頎的贈詩中可見一斑?;矢θ皆凇都膭⒎狡酱蠊忍锛摇芬辉娭姓f:“故山聞獨往,樵路憶相從。冰結(jié)泉聲絕,霜清野翠濃?;h邊潁陽道,竹外少姨峰。日夕田家務(wù),寒煙隔幾重?!睆闹锌芍锂€,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他不僅工詩,而且善畫?;矢θ降摹秳⒎狡奖诋嬌健芬辉娬f他的畫“墨妙無前,性生筆先?;叵咽Вh嶂猶連。側(cè)徑樵客,長林野煙。青峰之外,何處云天”??梢娝漠嬎囍叱?。
劉方平生在一個世代簪纓之族,為什么要獨自一人過隱居的生活,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但他的隱居生活卻極大地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辛文房說他的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今天看來,他的詩清雅、細膩,別具一格。由于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反映的社會生活相對狹窄一些。清代《全唐詩》編其詩為一卷,總計26首。
《夜月》是一首七言絕句。首二句寫仰視遠觀所見。“更深月色半人家”寫深夜景象。更深夜半,偏西的月亮照著一戶戶人家,一半沐浴在月色之中,另一半?yún)s落在濃重的陰影里。起句就營造了靜謐肅穆的藝術(shù)氛圍。二句“北斗闌干南斗斜”,又把讀者的視線由地上引向遙遠的天際。北斗,南斗,皆為星宿名。闌干與下文的斜字均為橫斜之意。這句不僅顯示了時間的流逝,夜色已深,天已將明,而且進一步營造了悠遠而靜穆的藝術(shù)氛圍,為下文寫春暖作張本。后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紗窗”,寫俯察近觀見聞。在這輕寒陣陣的早春季節(jié),在這萬籟俱寂、暗影重重的深夜,一般人是很難體察到春天的氣息的。而深夜不寐,或者過早醒來的詩人卻匠心獨運,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了稍縱即逝的春天的信息,因此顯得尤為可貴?!捌币徽Z用得精妙,語帶雙關(guān)。一妙妙在人對春天可能并不敏感,而蟲子偏偏先于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所以開始鳴叫了。二妙妙在聽到蟲鳴的人,起初不知春已悄然來臨,聽到蟲鳴,即恍然大悟。因為只有人才能洞察萬物,故于今夜察知春的到來。生命的萌動是歡快的,充滿勃勃的生機;而發(fā)現(xiàn)生命的人又是欣喜的,心中涌動著春潮一樣的詩情,這兩者皆以“偏知”加以綰結(jié)。尾句的“新”字,是初次之意,點明氣候的動態(tài)變化,由寒轉(zhuǎn)暖?!巴浮笔莻魅胫?,表明蟲鳴的清晰有力,故能穿窗而進?!熬G”字亦可圈可點。本來在夜晚,即使在燈燭的照耀之下紗窗的顏色也不是十分鮮明的,可詩人卻在想象之中仿佛看到滿眼新綠的春天已經(jīng)到來,更增添了盎然的春意。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最大的特點是描寫春天的角度新穎而別致。唐宋詩人對春天的描寫可謂百花齊放、多姿多彩。有寫其形:“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保ㄙR知章《詠柳》)有寫其色與味:“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保ɡ畎住秾m中行樂詞·其二》)有寫其聲:“春樹繞宮墻,春鶯囀曙光。欲驚啼暫斷,移處弄還長?!保ㄍ蹙S《聽宮鶯》)有寫其觸感:“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保纤紊灸稀督^句》)有的大處揮灑:“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保纤沃祆洹洞喝铡罚┯械男√幝淠骸按荷珴M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南宋葉紹翁《游園不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而劉方平《夜月》這首詩描寫春天的角度與眾不同,他巧妙地通過物候的細微變化,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獨特詩化感受。說起詩中的物候描寫,最受人稱道的是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兩句詩,當代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曾據(jù)此說明平地和高山的氣候差異。唐宋詩人筆下的物候描寫多寫的是植物物候,而寫動物物候的卻較為少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仲春郊外》一詩中有句云:“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彪m然寫的是動物物候,而且饒有情趣,但卻略顯直白外露,缺少詩味。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曉景》)這點詩意感受王勃與劉方平早在幾百年前就表達過了,只是由于王勃的這首詩并不著名,而劉方平的知名度又不高,許多唐詩選本沒有選劉詩,才使他們的詩沒有像東坡詩那樣廣泛流傳。當然蘇詩有蘇詩的特點,它強調(diào)的是一種理趣。不過如果從個人喜好來說,我還是更喜歡劉詩,因為它更新穎、更細膩、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