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生物教學逐漸引入?yún)⑴c式教學法,轉變了傳統(tǒng)生物教學觀念,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改革,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參與式教學法的理念進行概述,分析研究參與式教學法實施的基本原則,探討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措施,促進參與式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推廣運用。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 初中生物教學 應用
引言
自從新課改以來,教學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運用參與式教學法時,就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過程,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傳授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要著重注意,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的發(fā)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參與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1.參與式教學理念
參與式教學理念是在新課改實施以后,由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及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下逐漸形成的。參與式教學法主要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根據(jù)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的情況作為指標,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式教學法成功引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還滿足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幫助。
2.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
其一,順應新課標改革的需求。在我國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各個學科之間需要相互融合,這就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參與式教學法也就孕育而生,順應新課改的發(fā)展需求。其二,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社會發(fā)展與進步促使國家對人類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更加重視,人類與生物是否能夠和諧相處直接影響到人類未來的發(fā)展狀況。在新課改背景下,就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初中生物教學運用參與式教學法就可以正確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提高環(huán)保意識。其三,順應學生學習的需求。生物知識在綜合知識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生物知識,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能夠更加了解大自然以及地球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培養(yǎng)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探究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
3.參與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的方法與手段
3.1運用游戲,使學生主動參與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游戲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不僅能夠享受游戲的愉悅以及輕松的氛圍,還能夠在這種氛圍中更好地獲得知識。學生在游戲中充當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以及輔助的作用。在游戲中,需要學生自主探索知識,以及構建新的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多種學習游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講授《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課時,對于食物鏈以及食物網(wǎng)這一節(jié)知識,教師就可以運用游戲來讓學生清楚明了食物鏈以及食物網(wǎng)的結構。教師可以選幾個學生來模擬食物鏈,學生圍成一個圈,這個圈就代表生物圈,每個學生代表生物圈中的一種生物,學生要清楚自己扮演的是哪一種生物以及被什么生物吃掉或吃掉什么生物。讓學生了解生物圈中的關系。也可以將一個學生扮演生物圈的入侵者,受到破壞的生物就要退出生物圈。通過游戲讓學生認識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個生物以及生物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便促進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3.2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參與氛圍
參與式教學法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習情境,將有利于學生融入到生物教學情境中,學生更容易了解學習的知識。一個良好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參與進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效果較明顯。例如教師在傳授《細胞的結構》或《生物圈中的人》等課程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有關教學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詳細地介紹細胞結構,以及將人的身體結構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人類身體器官的運行方式。通過圖、表格、文字以及聲音等將學生引入到學習的情境中,更加清楚地了解所學的知識。
3.3根據(jù)學習目標,開展討論性學習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展小組討論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這能讓大多數(shù)的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新課改之后,教學教材也隨之改革,教材當中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自主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wǎng)查詢等方式完成學習作業(yè),再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各自的意見以及見解,最終得出結論。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4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參與社會調查等活動。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加深學習印象,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在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4.總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生物教學有效地應用參與式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順應現(xiàn)今教育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具有促進作用。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廣大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推廣運用參與式教學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滿足個人以及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君華,余自強.生物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學生物教學,2010,32(06):134-135.
[2]劉惠軍,張雅明,等.新課程實施與生物教學中學生發(fā)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汪健群,黃春景.淺析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及研究[J].生物教學,2010,13(3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