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所倡導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是以目標統(tǒng)領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它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以記憶模仿為主、以書面知識為主和間接經(jīng)驗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融學習于活動中,寓樂于教學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養(yǎng),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習方式。初中體育教學要根據(jù)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搞好“合作”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練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相互指導、共同提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法。它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地投入到練習中去,不僅要練習還要指導,扮演著練習者與指導者的雙重角色。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但是由于年齡過小,認識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經(jīng)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讓他們通過體育活動和游戲來逐漸熟悉游戲規(guī)則,逐漸理解并服從有關的行為規(guī)范,是體育課程的獨特功能。因此,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游戲規(guī)則,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表現(xiàn)出一定的合作行為。在體育課上,學生面對新的教學內容時反應不一樣。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再加以啟發(fā)點撥,讓學生進入嘗試階段,然后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要根據(jù)學練內容的不同、學練目標的需要及學生的條件來選擇。教師將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將樂于請教、積極思考、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主動參與性。
教師可先根據(jù)上學年學生的體育成績初步認定學生的層次,也可以根據(jù)平時對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考察摸底,進行綜合能力評判,然后以動態(tài)的視角來觀察學生所處的層次,并根據(jù)學習的目標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應盡量使教學系統(tǒng)進入相對平衡狀態(tài),因為此時的教學目標是常規(guī)教育與準備活動,沒有較大的難度和較強的技術性。而后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安排對各層次學生設立教學目標,打破平衡,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應很好地利用上課的時間與空間,對能力強的學生要盡量使他們有充分發(fā)展和提高的機會;對身體和運動能力稍差的學生要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要特別關心和照顧好有心理障礙、體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學生。
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產(chǎn)生合作學習的沖動和愿望。在集體教學項目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到處都有。如一個球的傳接,傳球者要盡可能將球傳到位,接球者也要盡可能地跑到位,只有雙方協(xié)力配合和合作,這個球的傳接效果才會最好。但在教學中,一個球沒有傳接好,傳球的人往往怪接球人沒有接好,而接球人則怪傳球人沒有傳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個具備高超技術的NBA球員,在進行傳接球特訓,并評選“最佳傳球手”和“最佳接球手”。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只有雙方共同努力合作,傳接球的效果才會更好,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體育技能,又達到了合作學習的教學目的。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合作交流可以增強師生、生生之間情感;通過合作交流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提供多種多樣的合作機會。應該說,在教學的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中都有學生合作的條件,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引導。比較常用的方法有:(1)商量合作法:商量的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的過程,在學生幫助老師想辦法出主意的過程中,學生便自覺不自覺地當了教學的合作伙伴。(2)暗示合作法:讓學生主動領悟。例如對練習中長跑中出現(xiàn)的怕苦怕累的學生不是直接批語,而是評論“馬家軍”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訓練為國爭光的事跡,讓學生受到積極暗示行動參與中長跑的練習。(3)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與自我糾正。例如,對課上非正常損壞的體育器材,教師把“損壞東西要賠償”道理擺明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或修補或賠償,使學生把“要我改正”轉變?yōu)椤拔乙恼?,這樣學生在充分發(fā)揮合作教學功能的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及時評價是分不開的。因為在合作的進程中,情況變化難測,有時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偏離主題,或者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這時,教師應適時對個人或小組進行比較分析、客觀評價,對學生的優(yōu)點多給予表揚鼓勵,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團隊或個人要適當批評和大力鼓勵。另外,教師的評價要力求明確具體,使學生聽后心明眼亮,知道自己應當怎么做和不應當怎么做。這樣的評價,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總之,“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樂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新課改精神,我們要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多在備課上下功夫,充分考慮課堂的結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和社會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