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音樂是人們賴以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普遍的文藝體裁,也是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隨著信息科技的發(fā)展,人們接觸外界的手段豐富了起來,相應地大量外語歌曲在國內普及開來,歌曲的翻譯也就成了一個不可回避并且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翻譯難,譯詩更難,歌曲翻譯由于是具備了文學性和音樂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行為更是難上加難。在查閱歌曲翻譯的研究的相關資料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從理論方面對歌曲翻譯的研究,主要是從漢斯·弗米爾的目的論、奈達的功能對等、等效論、讀者反映論這些方面尋找理論支撐。而促使我將考察歌曲翻譯的角度轉向歸化與異化問題是在閱讀了韋努蒂的《譯者的隱形》之后。歸化與異化的應用不僅局限與其他語言向英文翻譯的問題上,對各種語言之間的翻譯應該同樣適用。特別是,歌曲具有文學屬性和音樂屬性,像商業(yè)和科技類的文章直達成意義上的清晰完整傳遞是不足夠的,歌曲翻譯屬于文學類翻譯,所以應注意它的歸化和異化問題。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選擇對于是否可以保留歌曲意境、情調方面有重要影響。本文將從歸化與異化理論方面對歌曲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歌曲翻譯;歸化;異化;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6--02
一、引言
在查閱歌曲翻譯的研究的相關資料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從理論方面對歌曲翻譯的研究,主要是從漢斯·弗米爾的目的論、奈達的功能對等、等效論、讀者反映論這些方面尋找理論支撐。而促使我將考察歌曲翻譯的角度轉向歸化與異化問題是在閱讀了韋努蒂的《譯者的隱形》之后。歸化與異化的應用不僅局限與其他語言向英文翻譯的問題上,對各種語言之間的翻譯應該同樣適用。特別是,歌曲具有文學屬性和音樂屬性,像商業(yè)和科技類的文章直達成意義上的清晰完整傳遞是不足夠的,歌曲翻譯屬于文學類翻譯,所以應注意它的歸化和異化問題。本文將著重從歌詞的文學屬性方面從歸化異化的角度探討歌曲翻譯問題。
二、歌曲翻譯與歌詞翻譯
要談歌曲翻譯,首先得區(qū)分歌曲翻譯和歌詞翻譯。這是因為現(xiàn)在人們雖然對歌曲翻譯普遍有了需求,也開始關注并有不少人開始從事歌曲翻譯,但對于歌曲翻譯和歌詞翻譯的區(qū)別卻普遍缺少區(qū)分的意識,對于歌詞翻譯和歌曲翻譯兩個術語存在濫用情況。
歌詞翻譯,在對歌曲意義理解的基礎上,對原歌詞的立意、形象、語言、結構等的采取一定手段加工即可完成。而歌曲翻譯,卻要先對基本的音樂知識有一定了解、再從歌曲思想情感、內容的音樂語言的表現(xiàn)方式進行分析揣摩之后配歌才方可稱為歌曲翻譯。歌曲翻譯區(qū)別于歌詞翻譯的最大特點是歌曲翻譯可以配曲歌唱。
例如,網(wǎng)絡間流傳一個《斯卡布羅集市》的歌曲翻譯版本,請看下面的分析:
第一段原詞如下: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一名叫蓮波的譯者有詩經(jīng)體翻譯如下:
問爾所之,是否如適。
蕙蘭芫荽,郁郁香芷。
彼方淑女,憑君寄辭。
伊人曾在,與我相知。
電影畢業(yè)生里的插曲《斯卡布羅集市》是一首廣為人知的歌曲,它主要表現(xiàn)了一個在前線作戰(zhàn)的士兵對戀人的思念。但是外國士兵在抒發(fā)情感時不會誦讀詩經(jīng),也不會列舉蕙蘭、芫荽(原詞中為芫荽、鼠尾草)這些他所不熟悉的意象。原詞也采用的是現(xiàn)代英語而不是古英語,也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自然淳樸的美。面對這樣一副詩經(jīng)體歌詞,從一個不熟知英語的歌唱者的角度來說,怎么能理解那種士兵對家鄉(xiāng)里戀人的思念?或許這個版本更適合詮釋才子佳人的故事,這也無疑會對歌唱技巧方面產(chǎn)生影響,就聽者來說產(chǎn)生更嚴重的“變味”。姑且承認它行文通順、意義也做到了和原文相照應,并在藝術性方面都還有一定功底,這副詞還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陷——不能配曲歌唱,這就說明了譯者沒有區(qū)分歌詞翻譯和歌曲翻譯的意識,也暴露了音律方面知識的欠缺。
三、歸化與異化理論
在1813年德國著名翻譯家Schleiermacher在一個演講中指出,“翻譯的方法‘只有兩種:譯者要么讓作者安居不動,把讀者領向作者;要么讓讀者安居不動,把作者領向讀者?!保⊿chleiermacher,1922:42)在這里就蘊含了歸化與異化的思想。美籍意大利學者Velnuti給歸化和異化的定義為:歸化(domestication)是指遵循目標語言文化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公然對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異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Velnuti,2001:240)
從Velnuti的觀點中可以看出歸化和異化理論包含了文化、文學和政治層面的內容。歸化與異化之分也是翻譯策略中對待文化差異不同處理方法的體現(xiàn)。異化主張譯文以源語的語言、文化價值取向為主,而歸化相反,以目的語為歸宿。源語與目的語的文化差異在異化策略中是得到承認并得到保留的。歸化與異化,是意譯與直譯的延伸,但不等同于意譯與直譯。歸化與異化范圍較直譯和意譯大,包含了很多文化、文學、政治因素。這就意味著在采用歸化或異化作為策略指導翻譯實踐時,不能單片面地認為歸化就是意譯,異化就是直譯。歸化和異化是宏觀的翻譯策略,而直譯和意譯是翻譯手段。具體到實踐中可以采取歸化或異化的策略指導,而根據(jù)個別情況進行直譯和意譯的選擇采用。
四、歸化與異化理論指導下的歌曲翻譯
在對歸化和異化的概念有所了解,并知道在翻譯中考慮著二者的重要性之后,該如何用歸化與異化的理論來指導歌曲翻譯呢?綜合考慮歌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歌曲翻譯文學與音樂并重的特殊性,我認為在歌曲翻譯中應采取異化翻譯為主,直譯與意譯相輔的翻譯策略。歌曲翻譯異化為主,是指在歌曲的風格、傳達的意境、語言使用習慣應終于源語,已達到把聽者帶去歌曲的語境中區(qū),歌曲的歌和曲應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對歌曲的體驗也應該建立在保留原汁原味上,讓聽者感受不同民族的感情及其表達方式。而直譯與意譯相輔是指,由于歌詞要配曲,在字數(shù)、韻律上都有很大的限制,為了歌詞的文學性和音樂性綜合效果達到最佳,直譯和意譯可以選擇使用。
例如《my heart will go on》的歌曲翻譯,下面給出原英文歌詞和由當代童話作家王雨然翻譯的中文歌詞: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夜夜在我夢里
見到你 感覺你
跨越我們心靈的空間和距離
向我展現(xiàn)你的來臨
在開頭的四句里,有三處從歸化角度來看有礙與譯文通順,它們是“感覺你”、“跨越我們心靈的空間”、“展現(xiàn)你的來臨”。“感覺”這個詞在中文里第一種用法是做名詞,第二種是描述感受,一般不用來單獨接一個賓語,比如“你”,在這里譯者忠實原詞的語序,而沒有譯成“感覺到你”。“感覺你”和原詞在音節(jié)上相同,適于歌唱。同樣的,一般漢語中只會說跨越心靈的距離,而不會說跨越心靈的空間,在中文里“來臨”這個動作也是無法“展現(xiàn)”的。通過異化翻譯,譯者使這篇歌詞的形式的到了保留,將聽者帶入國外的情境。但本篇翻譯除了措辭美化還有些許欠缺之外,有一處也犯了歸化翻譯里常有的改換形象的做法。歌詞中有一句“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這個版本譯為“再一次敞開你心扉”。原詞中并沒有暗指那扇“門”是“心門”,雖然翻譯成“心扉”的確是易于聽者理解歌曲情感,但卻是以犧牲掉原詞中帶有的那種動感和畫面感為代價的。按照認知科學的觀點,人類認知的過程是先具體再抽象的,所以具體事物比抽象事物更具有畫面感和熟悉感。這句歌詞也是歌者從前面平靜深沉向后面情感高昂的副歌部分做鋪墊的過渡部分,翻譯中消除掉這個具體的動作是很可惜的。
再來看另外一首著名外國歌曲《我只在乎你》的中譯,節(jié)選歌詞和翻譯如下:
時の流れに 身をまかせ
あなたの色に 染められ
一度の人生それさえ 捨てることもかまわない
だからお願い そばに置いてね
いまはあなたしか 愛せない…
(歌詞大意:
在時光的流逝中 將自己委托與你
染上了你的色彩
只有一次的人生 甚至是舍棄了也不覺得可惜
所以請求你 到我身邊來吧
現(xiàn)在的我除了你 無法愛上別人)
歌曲翻譯:
任時光匆匆流去 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氣息
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 別讓我離開你
除了你 我不能感到 一絲絲情意
這副歌詞可以說是在中國可以說是超越原詞的存在,傳唱之廣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原來是一首日文歌。這段中譯的異化之處突出體現(xiàn)在“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氣息”、“求求你”。在日語里“色(いろ)”有狀態(tài)、樣子等描寫感覺的意思,比中文的顏色帶有更廣的含義。異化不是單純直譯,更不是死譯,不是選詞上的簡單對應。而且是將受眾帶入源語的文化氛圍中,體驗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日語中常有這種“染上顏色”的表達方式,比如“桜色に染められた街”(染成櫻花色的街道,形容開滿櫻花的街道)。同樣的“あなたの色に染められ”也是一種用一種美化的文學的表達方式,可以形容兩個人相處時間之久、感情之深或者對方給自己的影響之大。對中國讀者來說這個表達方式是陌生的,同時也是日文風味的表現(xiàn)。而“求求你”的異化則更具隱蔽性。因為從文字來看并沒有不通順或者不符合中文表達方法的地方。這里涉及到文化差異的問題,對于中國聽眾來說,戀人之間一般是不會說“求”這個字的,對戀人說“求求你”難免有降低自己身份之嫌,然而日語里面“お願い”是有請求與別人時常見的口頭表達語,即使是關系親密的人之間也會使用。在翻譯中保留了“求求你”,而沒有換成更中式的表達方式例如“可不可以”,一個深情的典型日本女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五、結語
歌曲翻譯雖然起點較高、著手較難,但有翻譯實踐的必要,因此也存在翻譯理論方面探討的價值。首先我們區(qū)分了歌曲翻譯和歌詞翻譯,這是在有志從事歌曲翻譯的人首先得認清的問題。之后通過幾個在歸化與異化問題上處理不當?shù)母枨ㄔ~)翻譯之后我們認識到了在進行歌曲翻譯的時候歸化和異化的選擇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異化翻譯更有利于保留歌曲的原味,特別是在崇尚文化多元的今天,不可以忽視異化在歌曲翻譯中的地位。在歌曲翻譯中應將目的論、功能論等多種理論相結合,在保留異域風情的同時,又給予聽眾最大的理解便利。
參考文獻:
[1]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中國翻譯[J],2002(5)
[2]譚載喜(2010).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
[3]薛范(2002).歌曲翻譯探索與實踐[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4]許建平, 張榮曦.跨文化交際中的異化與歸化問題.中國翻譯[J],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