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6-0-01
眾所周知,毛主席的詩詞自成一家。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p>
毛主席詩詞是講究格律的,達到了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有很多作品可以稱之為藝術精品,千古絕唱。但是,毛主席對格律詩詞卻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從兩封信上可以看得出來。
克家同志和各位同志:
惠書早已收到,遲復為歉!遵囑將記得起來的舊體詩詞,連同你們寄來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紙,請加審處。
這些東西,我歷來不愿意正式發(fā)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么特色。既然你們以為可以刊載,又可為已經傳抄的幾首改正錯字,那末,就照你們的意見辦吧。
《詩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長發(fā)展。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些話僅供你們參考。
同志的敬禮!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
以上是1957年毛主席寫給臧克家的信。信中,偉人針對格律詩詞的某些桎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格律詩詞難以掌握,怕青年一代思想容易受到束縛。但字里行間還是透露出舊體詩應該遵循格律的意思。在那個激情似火的年代,毛主席的這番表述有他矛盾的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五四”以后新體詩是主流。隨著時代的進步,繼承和發(fā)展舊體詩又重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當今又出現了“不拘格律”和“必須遵循格律”之說,當然用韻也有舊韻與新韻之爭。我們暫且擱置爭議,再讀讀主席的另一首信,這是毛主席寫給陳毅元帥的。
陳毅同志:
你叫我改詩,我不能改,因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fā)表過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氣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覺于律詩稍有未合。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樣,還未入門。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于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
只給你改了一首,還很不滿意,其余不改了。
又詩要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賦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謂“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興?!氨日撸员宋锉却宋镆病?,“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韓愈以文為詩,有些人說他完全不知詩,則未免太過,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張公曹》之類,還是可以的,據此可以知為詩之不易。宋人多數不懂詩是要用形象思維的,一反唐人規(guī)律,所以味同嚼蠟。以上隨便談來,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詩則要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反映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古典絕不能要。但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將來趨勢,很可以從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和形式,發(fā)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幾首律詩,李賀除有很少幾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寫。李賀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
祝好!
毛澤東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從這封信里也可以看出,偉人對舊體詩的格律是十分看重的。他自己也說,自己很少寫律,因為律詩不僅對格律要求十分嚴格,而且頷聯、頸聯要求對仗。當然,毛主席是過于謙虛了,他的【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都稱得上精品。
有人說,時代在發(fā)展,過去的舊體詩也應該與時俱進,當代古詩詞作品是寫給當代人看的,如果短短幾十個字的作品中機關重重,這無異于帶著鐐銬跳舞。以當今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來看,現代很多人肯定是不會花時間去琢磨平仄的,沒有必要過分拘泥于平仄、格律之說。
而我認為,既然是舊體詩詞,他作為文學形式的一種。每一種方式都有其內在特質要求和規(guī)矩。文藝作品的特點:是形式邏輯用形象來表達意愿和事物傾向。沒有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你寫格律詩,就必須按規(guī)律要求。否則,就不要寫,或者大可以寫新詩。
既然寫格律詩詞,一是要過文字關,要知曉每個詞素正確讀音和含義;二是正確理解和運用每個詞素語氣。二者融為一體。至于用韻問題,我覺得可以使用舊韻,也可以使用新韻,但是絕對不能混用。現在很多詩詞習作者連基本的字、詞韻轍都未弄懂,更不知何為詞譜、詞牌,就只是按字數湊句、掛上某某牌名而已——他們認為這就是古典詩詞!這其實是很荒謬的。當然,個別的地方(如專用名詞,數詞,量詞等等)上的出律是可以理解的。黃鶴樓總不能叫綠鶴樓吧?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不能是三百八十寺吧?
當然,古代詩詞大家也有很多出律者,杜甫一生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拗句拗詩,但是誰叫人家是詩圣呢?這也是他的一種探索吧!人莫非之。不管怎樣在唐詩宋詞元曲等民族文化的巍巍巔峰面前,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學習!然,這種學習,是基于傳繼優(yōu)秀文化遺產,并立足于契合時代要求、發(fā)展古典詩詞民族精神為基本點上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絕不是模古、泥古、甚至迷古。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見,毛主席詩詞是講究格律的,我們不妨拿來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