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一位班主任在辦公室備課時,被其學生割頸殺害。成都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因搞朗讀比賽說話被老師留下體罰,并逼寫一千字檢查,最后學生跳樓自殺。兩組鏡頭,反映了當下校園里師生關(guān)系嚴重的不和諧。師生之間存在的專制、疏遠、分歧、冷漠、對抗和沖突等矛盾日趨明顯,令人痛心的同時,更令人震驚。
幾千年來,傳統(tǒng)教育的師生關(guān)系(師道尊嚴、唯師獨尊)使教師一直處于絕對權(quán)威與支配的地位,學生只能對教師“惟命是從”。這種師生關(guān)系下肅殺的課堂氣氛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權(quán)、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缺乏想象力,情感受到壓抑,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必然會導致師生關(guān)系的不和諧。所以筆者努力倡導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
一、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師生觀,教師重新定位,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觀
教師不僅應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應如慈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為這種多元角色,現(xiàn)在的學生獨立性和自覺性已達到較高水平,他們更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對學生有管理教育的權(quán)利,但在人格上與學生是平等的。我們老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總是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教師的尊嚴,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待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或者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只有尊重學生并與之平等相處,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學生犯了錯誤,教育時更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能讓學生心悅誠服,訓斥、挖苦、諷刺只能促成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當我們對學生付出真心的愛時,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自高自大,心胸豁達,熾熱真誠,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們交朋友,尊重、理解他們,并隨時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才會把他們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的尊嚴豐碑便也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讓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銘記陶行知老先生的話,在實踐中去尊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
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自主發(fā)展,摒棄“為升學而教”、為成績而教”的片面做法
推行素質(zhì)教育勢在必行,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需要我們教師要真正轉(zhuǎn)換頭腦,更新思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guān)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shè)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的發(fā)展。單純的“為升學而教”、“為成績而教”的做法勢必影響學生的終生發(fā)展,一定要摒棄。新課改要求我們老師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如果一切都“為升學而教”、“為成績而教”,那就會偏離我們的教育主體。我們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均應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生成,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為目的。
三、尊重理解學生,民主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民主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也是效率的源泉。盧梭說: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老師??梢娊逃顒又衅降让裰鞯年P(guān)系是建立師生互愛和理解、溝通的基礎(chǔ)。教師要從“師道尊嚴”的祭壇上走下來,到學生之間去,和學生交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課堂氣氛應是民主、愉快、和諧的,學生敢于參與、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教師的態(tài)度應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強調(diào)師生在其共同的生活中都要有一種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識,平等相處。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個體,更是“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教師考慮問題的基本點不僅僅在于使脆弱的學生得到“愛護”,免受傷害,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學生是有能力的,他們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應得到尊重,應該擁有自己的“權(quán)力”,不應當受到任何歧視和忽視。
從某種角度上看,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失去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隱私權(quán)等等。學生犯了錯誤,可以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地進行批語教育,但不要對學生橫加指責,不要在其他學生面前公開揭短,更不要對學生采用打擊、挖苦諷刺的手段進行教育,要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四、改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往往體現(xiàn)為“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科書為中心”,即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以知識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多側(cè)重于教師教書本知識的方法。而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方法則較為忽視,學生只能被動地、機械地進行學習。在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越來越注重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注重師生共同對問題的探究,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在教學中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上,提倡使學生感受、認識和探究,而不是被動地去記憶、背誦?,F(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如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運用以學習內(nèi)容研習為主的方法,受到學生的歡迎。一些教師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研究,組織開展學生的研習活動。這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選定與學習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研究性課題,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新聞、相關(guān)書籍,搜集和整理材料、討論、調(diào)查等各種活動方式,開展獨立、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并合作完成研究課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zhì)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將會迸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