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缺乏主動性,效益非常低下。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力求做到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差異性
初中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語文在各門學科中作用舉足輕重。然而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學生缺乏主動性,在課堂上做了旁觀者、局外人,他們被動的接受著老師的理論,學生的思維能力、個性發(fā)展被壓抑,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日益淡薄,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機,效益非常低下。新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一、教師轉變觀念,營造初中語文課堂和諧氛圍
作為教書育人的領軍人,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應關注時事,洞察天下大事,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業(yè)務水平,努力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他人經驗,增強教科研能力,提高教書育人質量。另外,初中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身為教師,應該盡快轉變角色,走下圣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yōu)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注意十分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想方設法為學生獲得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系。
二、科學設計課堂提問,突出有效教學
雖然教改中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但是在課堂上教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引導者的角色。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才能夠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必需注意以下幾種現象的出現首先,注意不能隨意提問,其表現是隨便發(fā)問,問題的內容不當,隨便問一些學生,問題的對象不當,以及一些“對不對”、“為什么”、“好不好”一類的口頭禪。其次,切忌自問自答。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有著說“單口相聲”的習慣,問了問題后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自顧自的繼續(xù)往下講。第三,應注意問題的靈活性與啟發(fā)性,有一部分老師當學生不能回答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的答案與教師心里所想的不符,就對學生進行批評或者是否定,從而打擊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梢岳脤W生愿意看小說的優(yōu)點,指導學生多閱讀文學書籍;可以讓學生體會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死記硬背。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仔細研究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yōu)化導入設計,適當補充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教學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一上課時播放歌曲《阿里山姑娘》,讓學生陶醉在歡快美妙的旋律里,對阿里山產生向往之情。這時,教師導入新課《阿里山紀行》的學習就很自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了。諸如此類的恰當的情境導學可以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考,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四、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由于學生自身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家庭背景、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就促使了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之間的矛盾的產生?!敖獭币m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學也要有差異,因材施教制定出個性化的目標。發(fā)現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必須要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時,其基礎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以下幾點:首先,學習字詞,掃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其次,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第三,學習課文細則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這些目標都是從這一篇課文的角度出發(fā)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對于一些比較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制定出更加深層次的教學目標,首先,了解魯迅先生本人及他的其他的一些作品(了解魯迅本人則是主要了解魯迅先生當年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及魯迅先生的愛國精神),其次,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體會魯迅先生寫作的精妙手法,并學習魯迅先生的精妙寫作手法。對于后面的兩點教學目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達到。有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許會很吃力,同時也有可能對語文沒有很強烈的學習興趣,對于這些學生只要求他們達到開始的基礎目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