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教學課程當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習,目的就在于能夠將素質(zhì)教育精神真正的體現(xiàn)在學生的教育上,而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當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當中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除了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的目標之外,還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此同時,這也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影響
設置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所以來說,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與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同等重要的,都是基礎教育當中一個重要部分。在信息技術學習當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當中,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對知識的求知度,與此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開展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自身發(fā)展
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無論是從事什么職業(yè),或者是做什么事情,我們都需要具有一種合作精神和能力。我國的某位心理學家給合作下了這樣的定義,合作就是指人們因為同一個目標,一起學習或者工作,從而完成某件事情的一個過程。通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智力上有所提升,逐漸的養(yǎng)成一個好的性格,增強自信心和對事物的凝聚力。除此之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具有一種集體意識和較強的心理素質(zhì),使學生能夠善于觀察從多方面、多層次獲得信息量。所以來說,在學生的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當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既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還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1]。
(二)滿足教學和社會的需求
在現(xiàn)今的社會發(fā)展當中,人與人之間都在進行各式各樣的合作,所以如果我們不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很難在社會和事業(yè)當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日的學習當中,就不斷的鍛煉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從小就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而不是帶有一種個人主義。
在新課改和一些教學規(guī)程當中,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表示老師們不能夠一味的被教材上的知識約束,要將教材靈活化,通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來構建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圍繞課本上的教學內(nèi)容,來使學生通過相互交流,進行合作學習,一起參與到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被這種知識的氛圍感染,相互影響,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完全的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課堂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學習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一個相互交流的地方[2]。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
(一)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通過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主要是以一個班級為主體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效率比較高,老師能夠發(fā)揮一定的主導作用,有利于老師對整個課堂的管理。但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不能夠及時的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對學習不具有主動性,對教學過程不積極,在學習上沒有動力支持。
然而在課堂當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使每個小組都有自身的任務,將責任均勻的分配到各個小組身上,能夠使小組中的同學明確自身的任務,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將個人的意見表達出來,對學生自身的能力是一種提高,同時也使學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將個人身上存在的問題找出來,及時的改正。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老師明確的了解到每個同學存在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從而使教學效率有所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也有所提高,從真正的意義上實現(xiàn)了對初中生的素質(zhì)化教育。
(二)對學生自身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引領了整個課堂的基本進行過程,導致學生沒有將個人的能力發(fā)揮出來,也沒有時間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從而使學生對于課堂學習不積極,沒有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也將學生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能力埋藏。所以在現(xiàn)今的社會當中,存在著這樣的一批人,就是學習成績很高,但是能力低下,不具有一定的個人表達能力和團隊的合作精神[3]。
在初中生信息技術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在小組討論當中,學生自主的將個人的意見和想法表達出來,充分的在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的個人能力,并在其他同學發(fā)言時,觀察其他人的表現(xiàn),并與自己作對比,找出個人身上的不足,對所有同學的意見進行總結、歸納,把握整個小組對問題的看法方向。并且在出現(xiàn)爭論或者是意見不統(tǒng)一時,通過個人的講解分析,將問題化解[4]。
結語:
從總體上來說,在初中生信息技術課堂當中,采用小組學習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當中,能夠改善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使老師了解每個學生身上的問題,有針對性的來解決,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當中的主體。而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說,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使學生在掌握了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個人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廖明全.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數(shù)字化用戶,2013,10:99.
[2]嚴良貞.強化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有效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93-94.
[3]章陳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外三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04:112.
[4]趙娜.信息技術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