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一半是教學,一半是藝術?!蓖诰蚪滩恼Z言的藝術美,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美,形成個性化教學語言的獨特美,形成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美。
【關鍵詞】語言藝術 教材語言 教學語言 個性化教學語言
“語文教學一半是教學,一半是藝術?!闭Z言隨意化既違反了科學化的要求,又與藝術化要求相悖。
富于感情的語言,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呼應;推理嚴密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力量;生動幽默的語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聲情并茂的散文,可通過抒情的語言把優(yōu)美的形象塑造于學生面前;平淡質樸的說明文,可借助形象風趣的話語解說其中的事理;嚴謹簡明的議論文,可用哲理性語言引入嚴密的邏輯。
一、挖掘教材語言的藝術美
語文教材中的文學語言,不僅是指經(jīng)過加工的規(guī)范的標準語,更主要的是指用來塑造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意象的語言符號。教材中的文學語言具有情境性、暗示性、貼切性等藝術特征。
情境性指的是文學語言所表達的特定意象,即浸透了情感的形象,或一種深寓于形象之中的情感。例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一個“知”字,把這場雨寫得那么善解人意而適時“發(fā)生”,用的是擬人的手法?!皾摗薄凹殹倍窒嗷ズ魬?,惟有“細”才能無聲無息地“潛”來,而“潛”又襯托出“細”的輕柔特征,進而透露出這場“好”雨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語言的具體性和語言的多義性構成了文學語言豐富的情境性。
暗示性指的是文學語言以簡潔明了的言語傳達豐富的潛在信息,通過語言的暗示,達到“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語言藝術境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從而給讀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間。例如:曹禺《雷雨》里有這樣一段對話:
周繁漪:“這些年喝這種苦藥,我大概喝夠了?!?/p>
周 沖:“你(指周萍)不知道母親病了么?”
周繁漪:“你哥哥怎么能把我的病放在心上。”
這幾句對話里,“苦”表面上指藥苦,實際上指日子苦、內(nèi)心苦。繁漪所說的“病”,表面上與周沖所說的一致,是指身體的不適,實際上是說給周萍聽的,指的是自己的孤單、苦悶、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她對周萍的“相思病”。
貼切性指的是文學語言以貼切的詞語表達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特征的認識、感受和體驗,從而引發(fā)人們的豐富聯(lián)想。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凝練明凈的語言,準確而具體描繪了清新秀麗的荷花月色,用字遣詞精細貼切,給人一種立體的浮雕感。比如,寫月光如水般照著荷葉和荷花,用“瀉”字;寫青霧彌漫著荷塘,用“浮”字;寫荷葉擁擠的情景,用“挨”字。這幾個動詞便把月光、青霧、荷葉寫活了。
語文教學中對教材文本的解讀,應注意啟發(fā)學生去想象和體會語言的情境性、暗示性、貼切性,挖掘教材所蘊涵的語言藝術美。
二、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美
語文教材的語言具有文學藝術美,但學生掌握教材語言,還需要教學語言來過渡。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是基于教材語言而生發(fā)出來的,是對課文內(nèi)容和語言應用的形象化詮釋。教學語言藝術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1、準確性
“準確性是教學語言的生命?!眰魇谥R必須善于選擇準確性的語言,必須善于用適度的語句作出合乎邏輯的判斷。教學的力度、信度、效度就表現(xiàn)在這里。如,學生問《藥》的明線是什么,教師得作出斬釘截鐵的回答:明線是買“藥”——吃“藥”——談“藥”——上墳。
2、簡潔性
對一個教師來說,簡潔性的語言是一筆令人羨慕的巨大財富。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一經(jīng)簡潔性語言處理,就能清澈見底,有條不紊。簡潔性語言是透明的,高效率的。有位教師講《拿來主義》,是這樣開篇的:“今天這一節(jié)課準備講講《拿來主義》?!赌脕碇髁x》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寫的?!边@兩句話,雖文從字順但很不簡潔。其實只要用十個字“今天講魯迅的《拿來主義》”就可以了。
3、形象性
“形象性是教學語言的個性⑹?!蔽覀兊恼Z文教材薈萃著名家的名篇。沒有形象就沒有小說;沒有意境就沒有散文;沒有生動形象的語言,語文課就是沙漠。蒼白是教學語言的大忌。如,《陳奐生上城》一課的開頭,交代了主人公悠悠上城來的神態(tài),我用“春風得意馬蹄急,人逢喜事精神爽”兩句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評價,學生聽來津津有味,饒有興趣。正如雨果所言:語言就是力量。
4、節(jié)奏性
節(jié)奏性是教學語言的命脈。節(jié)奏性的語言富有彈性,富有音樂美。語言聲調的高低、強弱,語言節(jié)奏的快慢、長短直接影響語氣和情感的表達,直接影響知識信息的傳遞和接受,直接影響思維的進行和記憶,直接影響教學語言的藝術效果。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善于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變化,通過語言的抑揚頓挫,去體現(xiàn)不同的情感,或侃侃而談,像大江奔涌,或娓娓道來,像小河淙淙,使內(nèi)容與感情達到完美和諧、有機統(tǒng)一。
5、幽默性
“幽默是一種優(yōu)美的、健康的品質?!闭鎸崱⒂H切、幽默的語言是“磁性”的語言。它能使冷變熱,使遠變近,課堂上適當使用幽默語言,既不遠離教學軸心,又能調節(jié)學習情緒,是菜肴中的味精,必不可少。“有趣”或“風趣”正是教學語言藝術的一條共同的成功經(jīng)驗。具體地說,教學語言表達中的“有趣”,一是指教師講課要有適當?shù)挠哪?,能靈活插說一些可逗樂的語言或材料和說些意味深長的話;二是指能恰當?shù)剡\用一些借代、仿詞、一語雙關等寓莊于諧的修辭手段;三是指能有意識地和巧妙地在每次講課中緊扣教學內(nèi)容安排兩三個“趣味點”,講些軼聞趣事,介紹一些最新研究資料,使教和學都輕松活潑、興趣盎然,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三、形成個性化教學語言的獨特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我們必須像演員一樣,堅持練好基本功。一位特級教師講:“一天不學難教下去,二天不學難活下去”。青年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語言修養(yǎng),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
一是向書本學習:科學在發(fā)展,知識在更新,我們要珍惜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堅持泛讀和精讀相結合,堅持學習語言藝術。
二是向生活學習:現(xiàn)代生活充滿著優(yōu)美的有聲和無聲的語言,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行萬里路,交四方友”,積極主動地向同行和社會各界學習。從相聲、小品、雜志、報紙中收集、整理、選擇優(yōu)美的語言,為課堂教學服務。
三是向學生學習:當代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十分廣泛,思想異常活躍,蘊藏著豐富優(yōu)美的語言,教師要充分重視使用好學生資源,和學生做朋友。
教學語言作為一門藝術,它與個人的道德、學識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肉聯(lián)系,它也是個人能力、氣質、性格的自然流露。古人所說的“文如其人”大概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