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比如,洋思模式、杜郎口課堂模式等,到現在的翻轉課堂。這些課堂實踐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互動多姿多彩,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鍵在于一個“情”字,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境激情,用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可先投放一組“背影”的動畫,引導學生理解特定情境下父母對子女的愛,緊接著聽歌曲《父親》。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個寫父親的題目,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大部分學生能想到的是“寫了和父親的幾件事”,“為什么要刻畫父親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等等。接下來學生自主選擇問題進行探究,在自主學習、研討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做到了“我要學”。
二、營造氣氛,讓學生主動提問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痹谧灾鲗W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否提出有效的問題,能否進行合理的質疑,是反映學生參與程度和評價學生自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剛開始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敢問,不會問,甚至不愿問,這時就要在班內和學習小組內營造民主的氛圍,激勵學生發(fā)問。
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時,學生提出問題:“我硬著頭皮說:‘晚了!爸!’”這一句怎么讀?我借勢問,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語氣說這句話?揣摩好、讀得好的話,給小組加分。學生沸騰了,個個念念有詞,自我揣摩、實踐。在展示的時候,有的用了害怕的語氣,有的用了哀求的語氣,有的用了撒嬌的語氣,還有的用了乞求的語氣。一石驚起千層浪,進而學生又提出了“我對父親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呢?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來呢”等諸多問題,從而更好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了文本。
三、合理評價,實施激勵教學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贊揚,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還應特別關注學困生,要多給他們一些指導和幫助,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一些簡單的練習讓他們來板演,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
在口語交際課“講述生活細節(jié),感受媽媽的情”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學生發(fā)言很積極,講述的生活細節(jié)也很感人。每一位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及時進行點評。當有一位女生講述媽媽在停電的夜晚用蒲扇為自己扇風時,教師評價了一句:“這把扇子,驅走了夏夜的炎熱,帶來了愛的清涼?!边@些適時的鼓勵,增強了學生交流表達的信心。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
課堂是一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并逐步提高、完善的舞臺,所以備課時要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計劃,提出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次”教學。課堂的對話和討論,更要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指導,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目標上應該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蛇@樣要求:C層學生要求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B層學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A層學生要求在B層的基礎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
五、自主選擇,分層作業(yè)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在作業(yè)布置上可嘗試“自主選擇,分層作業(yè)”,使優(yōu)秀學生“吃得飽”,使相對后進的學生“吃得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設計了以下幾項練習題:對本文的優(yōu)美詞句進行勾畫;朗讀文中的比喻句,體會其作用;根據課文中關于百草園的描繪,畫一幅《我心目中的百草園》;尋找一些魯迅童年生活的資料,課余時間在同學之間交流;寫一篇短文《夢游百草園》。面對這樣一組練習設計,學生可以自主選擇。
語文“活動式自主課堂” 的探索與實踐,符合“生活即語文”的內涵,落實了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將課堂還給了學生,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