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孔子留書;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近日觀看《大道魯商》,頗多感想,今略表拙見,與大家共享。
縱觀中華五千年,諸子百家,異彩紛呈;圣賢俊才,群英薈萃。儒、道、釋、法、墨,諸家爭鳴;工、農(nóng)、商、學、兵,百業(yè)林總。儒商已鶴然獨立,煥然綻放為諸家百業(yè)中的一支奇葩。
儒商是中國傳統(tǒng)商人的一種,是“儒”與“商”的有機統(tǒng)一,是儒者中的商人,也是商人中的儒者。儒商既具有儒家的道德與才智,同時又有商人的財富與成功,是儒者的楷模,是商界的精英。要成為儒商,并非易事,必須同時實現(xiàn)兩方面的升華和歷練:一是為儒,就是要博學廣知,積德修行,滿足道德靈魂的升華;二是為商,就是要有捕捉商業(yè)機遇的犀利眼光,堅守商業(yè)道德底線,不斷積累財富。
中國成功的儒商不在少數(shù),然而最早、最成功的莫過于“子貢”。子貢是孔門十哲之一,是“言語”科的代表人物,他一面求學,一面經(jīng)商,可以說是學業(yè)、事業(yè)兩不誤?!墩撜Z》記載: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币馑际钦f,顏回安貧樂道,老挨窮;子貢則與命運抗爭而經(jīng)商,行情看得很準??鬃拥脑挷o責貶之意,可見那時對經(jīng)商并不賤視。作為傳統(tǒng)文化支柱的孔孟儒學的價值觀是“重義輕利”,義利之辯是君子小人之所由分?!墩撜Z》所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是也??鬃邮フ苡謱嵲?,說自己也喜歡金錢?!墩撜Z述而》記載:“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我所好。’”舊注云:“執(zhí)鞭,賤者之事。設言富若可求,則雖身為賤役亦求之,亦所不辭。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則安于義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意思是說,他認命,不去強求,強求就有背義理,徒自取辱,即喪失了人格。
儒家是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大信仰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主流價值觀。而商則是古代“士、農(nóng)、工、商”四大行業(yè)之一,儒商則是中國傳統(tǒng)信仰與行業(yè)的完美融合。
儒商文化,可以梳理概括為五個方面:
一、見利思義
“利”是商人的共同追求,而“義”則是儒家的基本操守,見利思義是儒商獨特的文化符號。也就是說,在“利益”面前,要講“道義”,取利于義。即人們常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發(fā)不義之財。
二、忠恕仁愛
作為企業(yè),身為儒者,儒商就要有“忠恕”的心態(tài)和“仁者愛人”的道德情操。下級對上級要忠誠不二,上級對下級要寬容仁慈,同事之間要相互關愛,同行之間要攜手互助,要關愛社會,尊重人權。
三、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不僅是商人共同恪守的商業(yè)規(guī)范,也是儒商特有的文化特征??鬃又v:“言必信,行必果?!比迳淘诮?jīng)營過程中,信守承諾,童叟無欺,真正做到以義取利,仗義疏財。把誠、信、義、利等倫理道德,貫串融合到商業(yè)經(jīng)營的全過程,洗滌蕩盡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奸商流俗惡習。
四、謙恭禮讓
儒商首先是儒者,他們大都飽讀經(jīng)書,深諳禮儀,注重謙讓;其次作為商人,又洞悉孰知經(jīng)營之道,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商人的顯著特征。儒商為人行事,得體適中,彬彬有禮,商業(yè)成功,富而不驕,表現(xiàn)出的是超群脫俗的儒商風度。圣人對此早有詮釋,《論語》記載: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孔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p>
五、崇德任賢
儒家崇尚道德,惜賢任賢,儒商有智慧,有操守,因此在商業(yè)經(jīng)營管理中,自然重視人才的選拔任用。注重道德,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這也是儒商“禮賢下士” 傳統(tǒng)人才觀的固有特色。
儒商之所以能以獨特的經(jīng)營之道,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傳奇故事,并銘刻牢記于世人心中,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忠恕、中庸”的深入人心。大道儒商,關鍵在“道”,終極在“商”?!暗馈奔础叭柿x禮智信”,“商”乃取“財”手段,國無“商”不富,邦無“道”不存,“商”離“道”則行不遠,“道”去“商”則根基不深,“儒商”就是“儒道”與“商人”的珠聯(lián)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