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愛的別稱,教育孩子就是愛孩子。師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和行為的總稱,包括對學生的了解、關(guān)懷、理解、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等。不是單一的心理成分,而是在教育的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
師愛是一種高尚的、偉大的愛,既是積極的情感,又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教育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師愛,是一份特殊的愛,內(nèi)涵豐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達到心靈的深處?!碧招兄皭邸钡慕逃枷胗心男﹩⑹?,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能做些什么,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責任
有這樣一句話,“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是神”,教師不是神,但要努力擔當學生的守護神。教師只有有責任感才會有愛心,才能對學生寬容,才能放松緊張的情緒,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愛心必須至誠。以誠待生,多為學生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撫之以愛。從思想上教育他們,從人格上尊重他們,從精神上理解他們,從生活上、學習上幫助他們,從感情上呵護他們。讓他們真正體會教師的真誠之心、良苦之心,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2.愛心必須至深。在真愛的基礎(chǔ)上,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注到學生身上,在深層次上關(guān)心學生,和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形成豐富深厚的師生情誼。
3.愛心必須至廣。要把自己的愛灑向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更重要的是關(guān)愛學生的各個方面,關(guān)心學生每日學習、生活情況,關(guān)心他們在校、在家、在社會中的種種表現(xiàn)。
愛學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在表達愛的過程中,不能天馬行空,不可率性而為,要保持理性。應注意原則性,師愛的付出、教師感情的流露都要同社會價值趨向一致,與培養(yǎng)目標趨同,避免師愛的泛濫和庸俗化。如,教師參與學生打架,是愛學生的表現(xiàn),但這樣的愛,與社會規(guī)范背道而馳,是一種錯愛,不宜提倡。
二、尊重
馬卡連柯說:“如果有人問我,怎樣能夠以簡單的公式概括我的經(jīng)驗的本質(zhì),我就回答: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爆F(xiàn)實中有些教師將學生的缺點公開予以批評,直接施壓促使他們改正缺點。其實,這樣做多數(shù)效果不好,往往容易產(chǎn)生副作用。教師常說:“我是為你好。”難道因為是為學生好,就可以不分時間、場合大聲地斥責學生?就可以用刻薄的話語刺傷學生?就可以經(jīng)常向?qū)W生家長打小報告,甚至體罰、心罰學生?現(xiàn)在的學生感受力很強,他們重自尊,強烈地要求別人尊重自己。
尊重學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是師生關(guān)系和諧的前提。教師和學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識結(jié)構(gòu)上各有所長,因而對學生要多一些尊重。尊重學生就是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尊重學生的心靈和感受,尊重學生的存在價值和人格尊嚴。這樣教師才能以平等的身份了解學生在想什么,才能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行為作出評價,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賞識。
三、寬容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處在青春期,富有個性,強調(diào)自我,充滿叛逆,稍不留神,就會與教師發(fā)生沖突,彼此傷害在所難免。管與不管,答案是肯定的。關(guān)鍵是把握原則,講究藝術(shù)。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教育孩子”的故事,正式將教育原則與藝術(shù)完美融會的一例。學生正在成長中,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教師要有耐心,給學生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
面對學生,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因?qū)W生一時的錯誤之舉而將他們放入黑名單。更不能因為學生犯錯誤,在責罰他們的時候,把他們心中燃起的做好學生的火花撲滅。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么寬恕是對他們的愛護,責罰同樣也是對他們的愛護。所以,寬容學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本,放下架子和學生融為一體,包容學生的錯誤?!昂<{百川,有容乃大”,多給學生一些寬容,你就會多打開一扇心窗,也能夠多收獲一份喜悅。
師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無私的愛,才能與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讓學生感受人文情懷的溫暖,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暮细窆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