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淼
摘要: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但價格貿易條件(NBTT)卻呈現(xiàn)出不斷惡化的趨勢。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趨勢,對價格貿易條件的幾個影響因素進行了定性分析。然后,選用1983—2011年的數據,建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對經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出口產品結構指數、實際關稅額等四個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并且最終根據其分析結果,針對于價格貿易條件惡化的現(xiàn)象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價格貿易條件;經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出口產品結構指數;實際關稅額
一、引言
貿易條件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經貿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外貿發(fā)展受世界市場影響越來越明顯,這就意味著我國的貿易條件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中國貿易條件是否惡化的問題引起了各方高度的關注。趙玉敏、郭興培和王婷(2003)通過對于相關數據的分析并進行計算,得出1993—2000年之間我國的貿易條件約惡化了3%左右,其中初級產品貿易條件下降了2%,而工業(yè)制成品卻下降了14%之多;陳飛翔、鄭靜和聶釗(2005)計算了我國收入貿易條件的相關數據,得出結論:1995—2004年我國的收入貿易條件指數并沒有惡化,反而有所改善;李慧中和黃平(2007)認為FDI是造成我國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它多數流向勞動密集型部門。
中國貿易條件的變動也吸引了多數學者對于它影響因素的關注。張建華和劉慶玉(2004)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貿易條件與產業(yè)結構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認為經濟發(fā)展對于貿易條件不一定有惡化的作用,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調整必然會改善中國貿易條件;崔津度和李誠邦(2006)認為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和產品結構變化、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和轉移定價以及出口企業(yè)惡性競爭共同導致我國價格貿易條件持續(xù)惡化;李慧中和黃平(2007)提出FDI流向勞動密集型出口部門是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主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貿開放程度不斷提高,2009年更是取代德國成為第一大貿易出口國。貿易條件的變動,對于我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貿易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只關乎貿易收支平衡問題,更關乎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效率問題。并且素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以及價格貿易條件是貿易條件細分后的三種情況,由此筆者在閱讀以及比較了相關的文獻以后,認為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對于我國的經貿影響較大。本文將詳細分析1983—2011年之間價格貿易條件變動的趨勢和影響因素,具體解釋經濟增長(GDP)、外商直接投資(FDI)、出口商品結構指數(RMP)和實際關稅額(T)等多因素如何影響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并根據這些影響有針對性的給出相關意見和建議,這對于今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有著現(xiàn)實而長遠的意義。
二、中國貿易條件變化狀況
發(fā)展經濟學相關理論表示:在一般情況下,貿易條件通常是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來衡量貿易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貿易條件的好壞與國家的貿易利益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本文所要探討的貿易條件是凈實物貿易條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NBTT),也就是價格貿易條件,它是指在實際交易中商品交換數量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達為:NBTT=這個公式反應的是單位出口商品的進口能力。其中,PX代表國家出口商品的價格指數,PM代表國家進口商品的價格指數。假設選取某年為基期,則可設定該年NBTT的數值為100。同基期相比,該國的價格貿易條件改善指的是報告期的NBTT指數大于100;反之,價格貿易條件惡化指的是報告期的NBTT指數小于100。顯然,價格貿易條件反映的是一國出口一個單位價值的產品能夠換來多少單位價值的產品進口,這也就是一國的進出口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當價格貿易條件得到改善時,表明出口同一個單位價值的商品能夠換回來的進口商品單位價值比過去多,即意味著一國貿易利益有所增加;反之①,當價格貿易條件惡化時,也就表明進口能力下降了。
表1所示為根據帕氏公式和歷年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提供的數據計算出的1983—2011年中國價格貿易條件指數(1983年為基期)。這里值得說明的是在1992前后,我國在進出口商品貿易的統(tǒng)計上面分別是按照聯(lián)合國SITC分類標準以及海關協(xié)調編碼制度(Harmonized System,HS)進行的,由此,為了保證統(tǒng)計的一致性和數據的連續(xù)性,本文根據SITC分類標準,依照最大可能代表性原則,均衡選取初級產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SITC0、飲料及煙類/SITC1、非食用原料/SITC2、礦物燃料及有關原料/SITC、動植物油脂及蠟/SITC4)、工業(yè)制成品(勞動或資源密集型/SITC6+SITC8,資本或技術密集/SITC5+SITC7)各大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商品②。
圖1所示的中國貿易條件的變動趨勢圖是根據表1的數據繪制出來的。圖1中的線段是波狀下降態(tài),這就表明了在1983年—2011年之間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總體上是出現(xiàn)逐漸惡化的趨勢的。盡管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出現(xiàn)了兩個短期的上升:第一個是由1983年的100升至1985年的118.2,呈快速上升狀態(tài)的;第二個是在1988年—1991年間呈明顯上升狀態(tài),價格貿易條件數值由76.55升至85.41。但,其他時間段里中國貿易條件惡化趨勢都較為明顯,尤其是2007年降至最低點57.9,2008—2011年雖有好轉,但都在62以下。
三、中國貿易條件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
從上面的這些數據和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從1983-2011年,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惡化趨勢明顯。通常情況下,供求的變化會帶來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而外商直接投資、經濟增長、出口商品結構指數和實際關稅額等這些都是引起我國進出口商品供求變動的主要因素。此外,全球次貸危機帶來的外需減少、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各國的關稅政策也會引起我國價格貿易條件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下面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經濟增長(GDP)對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刺激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經濟建設方面的措施:加大了對于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的供給,同時也加強了和國外的交流和學習,引進了大批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其中,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可知,在一個開放的大環(huán)境之中,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加大對于某一種要素的使用,其他國保持不變的話,那么長久下去,在國際市場上,大量使用這種要素的商品的相對價格就會下跌。另外,技術進步帶來了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一國貿易條件的好壞往往可以從該國產業(yè)結構的層次中看出。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技術水平雖有進步但總體相對而言比較落后,無法較快的改善我國價格貿易條件。
外商直接投資(FDI)對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F(xiàn)DI的流入可以帶動一個國家的貿易發(fā)展,同時改變該國的資本存量,從而影響一國的貿易模式和條件。一方面,從價格的角度來看,外商直接投資改善東道國價格貿易條件是通過提高該國的工資水平使得東道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的上漲。從供應的角度來分析,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最直接的來源是工資的增長。另一方面,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主要是到我國傳統(tǒng)產業(yè)部門,這將會使得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商品供應數量增加,從而使得價格貿易條件的惡化。由于這些影響向不同方向的作用的最終結果是不確定的,本文將使用我國從1983年到2011年的數據,實證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價格貿易條件長期趨勢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出口商品結構指數(RMP)對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普雷維什和辛格提出的“貿易條件惡化論”是從產業(yè)結構的角度展開分析的,并且,在國際貿易利益的探討之中,加入了許多西方學者常常忽略的對于產業(yè)結構因素的考量。他們認為產業(yè)結構程度化較低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是不可能獲得利益的。發(fā)展中國家通過改進產品結構,升級產業(yè)機構,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積極參與國際分工。
實際關稅額(T)對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實際關稅額通常被認為是進口關稅額。一般認為關稅對于價格貿易條件產生的影響,主要是改變進出口商品的直接價格。尤其是對于貿易大國來說為了減少國內對于進口商品的需求,并且通常為了提高進口產品的國內價格而征收高額進口關稅,由此引起國際市場進口商品價格偏低,而國內價格貿易條件得以改善。
四、中國貿易條件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對于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來說,它的變化過程是錯綜復雜的。在這一節(jié),筆者主要選取四個影響因素作為模型參數,以國際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作為分析的依據。通過1983—2011年的樣本數據,主要考察影響因素與價格貿易條件的相關程度來建立影響中國價格貿易條件變動的回歸模型。
(一)變量的選擇
該模型中NBTT表示價格貿易條件指數;經濟增長(GDP)數據采用我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表示,單位是億元(RMB);外商直接投資(FDI)采用實際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單位為億美元(USD);出口商品結構指數(RMP)=(工業(yè)制成品出口總額/初級產品出口總額)×100;實際關稅額(T)=(進口關稅實際征收總額/總進口額)×100。
(二)模型建立
利用1983—2011年的數據,以NBTT為被解釋變量,GDP、FDI、RMP和T為解釋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NBTT=α0+α1GDP+α2FDI+α3RMP+α4T+μ
模型所用數據1983-2011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海關統(tǒng)計年鑒》及本文計算。
(三)模型參數估計與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以得到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NBTT=66.316-0.0001GDP+0.052FDI+2.805T-0.015RMP
T值(14.57)(-3.137) (3.755)(7.047)(-2.948)
從回歸模型的結果得出,t0.025(24)=1.711和F=59.18>F0.05(4,24)=2.78表示所有解釋變量的顯著性都通過了檢驗,方程的線性也通過了檢驗,說明回歸方程是顯著的。擬合優(yōu)度R2的值為0.908,修正后的值為0.893,說明擬合效果較好。而D.W.=1.609,恰好介于dL和du之間,無法判斷是否存在著共線性。對于該模型進行序列相關性和異方差性進行檢驗——從圖4中可以看出,序列相關性檢驗的P值為0.2818,大于此模型所設定的0.05顯著性水平,說明不存在著序列相關性;在圖5中,異方差檢驗的P值為0.4641,遠遠大于0.05,說明其不存在異方差性。根據相關理論可知,此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法(OLS)得到的參數估計是有效的,所有變量的顯著性檢驗(t檢驗)也是有意義的。
(四)模型結論
從上述回歸方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GDP、RMP的變動對于價格貿易條件產生了負影響;而FDI、T的變動對于價格貿易條件產生了正影響。
1.經濟增長與價格貿易條件
經濟增長和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呈負相關關系,當GDP每增加1個單位時,NBTT指數將會下降0.01%。傳統(tǒng)的經濟理論表示經濟增長對于不同國家的價格貿易條件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經濟增長并不會導致價格貿易條件的惡化就像經濟小國,但經濟大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在一般的情況下,經濟增長都會使該國的貿易條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惡化。但是當在超逆貿易增長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會使這個國家的貿易條件得到改善。從回歸的結果可以得出: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與經濟增長是一種負相關的關系,并且這種影響是顯著的。這也就說明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經濟大國。同時,近年來我國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從而使該商品的相對價格降低,令我國價格貿易條件出現(xiàn)了惡化的情況。
2.外商直接投資與價格貿易條件
外商直接投資和價格貿易條件呈正相關關系,當FDI每增加一個單位時,NBTT將改善0.052個單位,說明了FDI流入對于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現(xiàn)狀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對于我國的進口替代性產業(yè)也起了促進作用,整體上有助于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的改善。
3.出口商品結構指數與價格貿易條件
出口商品結構指數變化與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為反向關系,當RMP每增加一個單位時,NBTT數值將會下降1.5%。尤其是我國出口初級產品比重大幅下降而工業(yè)制成品比重顯著上升的狀況,說明出口方面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會更大。從理論上來說,工業(yè)品出口的增加會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但由于我國出口的工業(yè)品技術含量不高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十分激烈,這就使得價格上漲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再加上進口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勢必使我國價格貿易條件趨于惡化。
4.實際關稅額與價格貿易條件
實際關稅額(即進口關稅額)的變化和我國價格貿易條件是正向關系,當T每增加一個單位時,NBTT數值將會增加5.2%。在進口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會隨著我國征收進口關稅額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即實際關稅額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是正向的,而且作用顯著。但加入WTO之后,針對于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改善來說,要想利用調節(jié)關稅的總體水平來對其改善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五、改善中國貿易條件的政策建議
1983—2011年間,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總體上呈現(xiàn)出惡化的趨勢。要想我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強國。必須提高我國出口商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提高。本文通過實證分析價格貿易條件的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并從加強出口產品調度、優(yōu)化升級產業(yè)結構、引導外商直接投資以及調整關稅結構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首先,政府應發(fā)揮在降低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風險方面和推動新興技術上的擴散作用,完善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健全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擴散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其次,國家的產業(yè)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貿易的地位和產品在世界的綜合競爭力,從而要加緊對于我國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再次,就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而言,必須堅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方針,做到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減少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時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后,我國關稅水平目前已經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通過進一步調整關稅總水平來改善貿易條件的余地并不大。所以,我國現(xiàn)在應該加大對于關稅體制的改革,相應的提高和降低國內部分可替代生產商品的進口關稅和部分急需產品的進口關稅。從而以不違背世界貿易規(guī)定為基礎,通過調整關稅結構來改善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作者單位:浙江省發(fā)展和改革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陳飛翔,鄭靜,聶釗.我國收入貿易條件變動分析1995~2004[J].經濟經緯,2005(5),pp:30-33.
[2] 陳慶景.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碩士學位論文].廈門大學.2009
[3] 劉亞.中國貿易條件變化及其實證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6
[4] 朱廷珺,于賓.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國際經濟合作,2007(1),pp: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