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艷麗
【摘要】在我國關于體育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文獻,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法對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分析結果提出了:(1)合理編排教材,增設相應的選修課;(2)優(yōu)化教學模式增加團隊合作項目;(3)加強教師隊伍的知識提升工作等應對對策。
【關鍵詞】體育院校 計算機基礎課程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52-01
前言
雖然計算機基礎課作為體育院校的公共必修課,但符合體育院校性質的教材甚少,大部分體育院校仍沿用非計算機專業(yè)或相應的高等院校文科計算機教材。據(jù)此,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在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措施。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大量的相關領域的文獻,對我國高等院校的計算機教育的研究有了一些了解。通過文獻了解到關于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改革文獻相比針對于體育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改革和措施的文獻比較多。文獻研究大部分以理論性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很少,而針對于體育院校的分析研究更是寥寥無幾。
1.2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法
為了更清晰的了解本院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xiàn)狀從而為計算機教學改革即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依據(jù),制定和發(fā)放了問卷并與計算機任課老師進行了訪談。問卷發(fā)放共169份,收回156份,收回率為92.3%。調查被試者為大專學生,并與本院計算機基礎課程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
1.3數(shù)據(jù)分析
在文獻查閱和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通過excel整理數(shù)據(jù)并用spss16.0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2.調查結果分析
2.1學生對計算機認知現(xiàn)狀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小學”開始用過計算機的占被試者的42.6%,“高中”和“大學”接觸的百分比同為所占被試者24.9%。從調查可得知曾經學習過“office軟件”和“上網(wǎng)聊天”的學生居多均占被試者69.2%,對于現(xiàn)掌握計算機知識的調查中“能夠熟練上網(wǎng)聊天但對其他的軟件不熟悉”的學生占85.3%。雖然曾經學習過“office軟件”但是掌握此內容的比例卻僅有2.6%。其他選項分別為23.7%和10.3%。由于本院大專學生大部分是從普高參加高考錄取,而大部分學校高中階段已開設了一門計算機語言,所以,“至少懂得一門計算機”也占據(jù)了一定比例。
2.2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到的知識和想學到的知識分析情況
從調查分析結果可知對于現(xiàn)階段選用教材的理論部分及網(wǎng)絡基礎的掌握比較好,究其原因這部分教學內容常常安排在計算機教學的前期,學生們對于計算機課程的起初興趣比較濃所以掌握程度比較高,而對于操作性強的知識由于在高中階段有所掌握,導致興趣下降學習效果不理想。
對于學生通過計算機課程想學習到的知識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們最想學習的是flash制作和圖像處理,其比例占到調查總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
2.3理論與上機影響因素情況分析
在本次的調查中,主要從理論課和上機課的影響方面了解對整個知識的接受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下所列是關鍵幾項因素:
(1)信息量大,同學自身基礎薄弱,這是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在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中,在影響理論課程學習效率的五項因素中, “信息量大”比例為41.3%,其次分別為“內容空洞,缺乏吸引力”22.5%,“同學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較低”22.1%。由此可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部分的內容的質和量上需要一定的調整,可以給出相關的建議。
(2)案例太難,網(wǎng)絡娛樂性誘惑太多,這兩項是影響上機操作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全部的五項影響因素中“網(wǎng)絡娛樂性誘惑太多”與“案例太難”所占比例均為25.6%,而后是“老師操作太快”為19.9%和“電腦設備經常出故障”為15.4%。除了“案例太難”因素,其他各因素一方面可以通過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與機房管理人員協(xié)調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率。
2.4授課方式調查情況分析
教師以講為主,還是以師生互動為主,這一直是教學中的主要點,而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同樣存在這樣問題。在對于授課方式的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在“缺乏團隊合作課題,未調用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選項上有53.2%被調查者選擇,表明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注重教學內容的傳授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3.對策
3.1合理編排教材,增設相應的選修課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在教材的選用編排上在保留“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知識基礎上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更加符合體育院校學生特點。由于對于體育院系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對計算機的整體概念淡薄,對其結構、內部聯(lián)系、工作過程和一些專用術語都不甚清楚,同時教學時數(shù)又有一定限制。所以在保證學科內容相對完整的前提下,可以簡化計算機基礎知識中的“數(shù)制轉換及運算”、“數(shù)據(jù)在計算機中的表示”等章節(jié),可以增加“flash動畫制作”、“圖像處理技術”、“方正排版”等內容作為選修課。
3.2重點整合案例教材內容
計算機課程的主要出發(fā)點為實用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上機操作能力,突出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根據(jù)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案例對于學生們相對較難,因此,要重新選用和整合有針對性、實用性,貼近生活既有驗證性案例,也有探索性案例,內容設計方式采用從簡到難階梯式,不僅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學生鞏固知識,而且還可以使一部分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性的進行自我學習。
3.3優(yōu)化教學模式增加團隊合作項目
針對體育院校學生團隊合作、動手模仿能力強的特點,積極開展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協(xié)作性與操作能力,同時也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課下可以舉辦展現(xiàn)團隊合作精神的計算機相關競賽,課上可以以小組方式制作完成實踐內容,明確小組各成員的任務,并把所有作品集中展示,進行相互評判,使學生們能夠相互學習和探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4加強教師隊伍的知識提升工作
計算機學科是發(fā)展最快的一門學科,作為任課教師要時刻保持學科嗅覺靈敏,要了解和學習當今計算機相關前沿知識,并將知識及時傳授給學生。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對任課教師的訪談得知,老師們深感自己掌握的知識有些欠缺很想進一步提升。因此,學??梢愿鶕?jù)教師的實際需求鼓勵并支持其參加相關培訓及學習,并予以相應的扶持。同時,作為教師本人也應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加強業(yè)務素質,如借助網(wǎng)絡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識儲備量。
參考文獻:
[1]余金勇.淺論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2,(10).
[2]解晨光.關于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8).
[3]耿杰,陳少青,徐薇.芻議體育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3).
[4]閆麗.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