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歌
摘 要:方城黃石硯開發(fā)歷史悠久,始于唐,興盛于宋,是歷代書畫家贊賞和珍愛的文房四寶佳品。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黃石硯的造型和雕刻愈加豐富、精細,令人嘆為觀止,表現手法多樣,題材種類繁多,始終遵循不斷創(chuàng)新、因材施藝的原則,自古至今出現了無數精品。
關鍵詞:黃石硯 藝術特色 題材設計 研究
一、黃石硯的淵流和歷史沿革
黃石硯硯石產于現方城縣境內獨樹鎮(zhèn)的黃石山上, 其山因有漢代張良祀奉其師黃石公的古跡,故以山命硯,取名黃石硯。黃石硯有青花、天青者、魚腦凍、蕉葉白、羅紋、冰紋金星、紅絲、眉子、紫金石、燕子、龜石等。所制上等硯,石含七彩、紋理細膩,有多種色彩;石紋有的像寫意畫交融暈染,有的如工筆畫勾勒分明,恰如神來之筆,非人工所能為之。其硯質地細膩、潤澤凈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fā)墨而不吸水。著墨即研、墨光如油、儲久如新、不滲不涸,深受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族所稱道。北宋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作為一代書畫宗師,鐘愛天下名硯,他在葉縣知縣任上曾偶得一方黃石山的正紫石硯,視為至寶,愛不釋手。金代著名詞人元好問、明代馬瑜等文人名仕也都對黃石硯贊譽有加,可與端硯、歙硯相媲美,稱為“石中上品”。
隨著時代和筆的進化和發(fā)展,“文房四寶”中的“硯”不得不在歷史大潮中沉浮,淡出人們的視線。妙“筆”能生花,石硯不能“言”,令人嘆惋。直到改革開放以來,方城縣人民政府著力開發(fā)黃石硯技藝和品種,目前,已開發(fā)出“金玉滿堂”、“ 荷葉硯”、“后羿射日”等近百個硯臺新品種。新近又推出了“二龍戲水硯”、“花開富貴”等20余種佳作。從此,黃石硯再度“出山”,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國,黃石硯開始真正的向世人展現其迷人的藝術魅力。
二、黃石硯的藝術特色
(一)造型
一千多年來,黃石硯造型審美的發(fā)展折射出不同時期人類社會的文化與進步,傳達和表示著一定文化信息和社會屬性,不同時代的文化審美意識與黃石硯造型的嬗變相互烙印,并以黃石硯的造型和紋飾為載體而留下了深刻的時代印記。藝術的本質是表現美,不同的時代條件下,人們的審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不斷改變,黃石硯被人們賦予了不同的審美需求,以其穩(wěn)重的質感、特殊的觸覺、優(yōu)雅的色彩以及持久耐用的特性向人們展示著其獨特的魅力?,F在人們收藏的早期黃石硯多為方形,造型古樸簡單,且有足,這主要是古人席地而坐的習慣所致,便于在使用中挪動與洗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工藝水平的逐步完善,黃石硯的雕刻技藝逐步提高,到了唐宋時期,造型主要以浮雕為主,造型古雅大方、雕刻精致細膩,出現了金鐘形、蛋形、古琴形等多姿多彩的形制。到了明清,硯雕技師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著力更加精細地表現作品的浮雕效果,后期更受到中原地區(qū)磚雕、木、石的影響,出現了深雕和圓雕,作品造型紋飾嚴謹含蓄、古樸雅致、平易而雋永,給人一種平易、理性和清淡的美感。現代在市場上常見的黃石硯在設計制作和理論研究方面為適應新時期墨士文人實用、收藏、欣賞的需要,作品因石構圖、不拘一格、造型獨特,既保持了傳統(tǒng)工藝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時又在構圖、題材、立意、造型和藝術風格上更加多元化,令人嘆為觀止。雖不是盡善盡美,但是結合了現代的美學原理和審美追求,更加符合了現代人們的審美要求,體現出黃石硯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迎合了市場的需求。
(二)表現手法
黃石硯雕刻中的表現手法是指根據硯石的色彩、紋樣、石品等要素對其進行雕刻的手法。自唐宋以來,黃石硯穿越歷史長河,飽含歲月滄桑,體現了時代的審美需求和創(chuàng)作風格。黃石硯的雕刻有著濃郁的中原地方特色,雕工渾厚、以淺浮雕為主,圖案大方古樸雅致,充分說明了黃石硯藝術與中原的多種藝術互為影響的結果。影響硯雕師雕刻手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時代環(huán)境,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水平。硯雕師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既有以古典文學為功底、深邃的藝術涵養(yǎng)為底蘊將雕刻、繪畫、書法、篆刻融于一體的黃石硯精品;又有擅長人法自然、巧用石品保留原有石材的天然韻味的表現手法,具有抽象的現代美。
三、黃石硯的題材設計
(一)題材設計的種類
傳統(tǒng)題材是黃石硯設計的重要題材,黃石硯題材經過歷代的演變與發(fā)展,硯雕師以師徒相傳的傳承方法與工藝體系長期留下來一些固定題材,例如“金玉滿堂”,(圖1)“大吉大利”等,這些題材以一些具有想和喜慶寓意的設計為主,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具有鮮明的本地工藝特色和濃郁的中原氣息,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黃石硯以其獨有的色彩和石質紋理著名,石眼更是大自然給予黃石硯的特別寵愛,這些優(yōu)美的“石眼”花紋與細潤如玉的石質結合在一起更臻完美,具有極強的裝飾審美價值。 因此,在設計雕刻制作的過程中,硯雕師們巧妙的利用天然的石質和圖案,以恰當的雕刻手法彰顯石質石品之美,完成的作品構思精巧、天人和合、巧奪天工,不僅具有視覺上的審美愉悅價值,更有其微妙的實用價值。它的題材涉及廣泛,有花鳥、山水、人物、博古(圖紋、器皿)等,根據設計題材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一,畫意題材,這個題材的作品主要取材于中國山水畫和名仕畫,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所有景物皆可作為雕刻的內容,“荷塘月色”、“大江東去”等,都是上品之作;二,名人題材,是以大家熟知的名人軼事為題,如“伯樂相馬”“貴妃醉酒”等;三,仙佛題材,圖案內容取材于佛教故事和神話傳說加以提煉雕琢而成,人物形象儀態(tài)萬方、寶相莊嚴,優(yōu)秀的作品有“后羿射日” 、“八仙過?!钡?。四,古風題材,取材于青銅器、竹簡、石鼓等古代工藝品,紋飾主要有:云紋、龍鳳紋、獸面紋、卷草瑞獸、饕餮紋等,造型簡潔樸實、構圖簡練、造型紋飾嚴謹含蓄,很少有繁縟的裝飾,給人一種平易而雋永、淡泊含蓄的清淡之美??傊诂F在市場上畫意題材和古風題材占大多部分,作品大都追求一種美好寓意和沉雄厚重的藝術風格。
(二)設計題材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黃石硯反映著歷代制硯人的審美情趣與硯雕技藝,是中國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其文化資源和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理應受到重視。當然,繼承并不是一味地抄襲古人、泥古不化,而是對傳統(tǒng)進行觀照審視而后選擇,借鑒現代題材和工藝創(chuàng)作出既有傳統(tǒng)意蘊又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以作為傳統(tǒng)題材中最為常見的硯雕藝術形式龍硯為例,每個硯雕名家都必須經過龍硯雕刻這一關,因為龍硯制作中首先要考慮加強龍的動感,增強活力與生氣。如“二龍戲珠”、“云龍吐珠”等題材,龍的身體上下舞動、口吐龍氣、變化萬千,精品極多,如果想突破前人標新立異,難度極大。因此,在黃石硯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遵循創(chuàng)新的原則:克服媚俗氣,巧借御氣、捕捉靈氣、務求大氣。試想,如果人們都安于現狀,不突破,不創(chuàng)新,人類社會將會停滯不前,怎么還會有現在的人類文明呢?
四、藝術特色對設計題材的影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黃石硯質與文互彰的奇特屬性,硯雕師們在雕刻過程中巧妙的利用其絢爛的色彩,用巧奪天工的技藝賦予了硯石新的生命。他們從古代的壁畫,陶瓷等工藝門類上借鑒其藝術精華來凸顯黃石硯獨特的藝術特色,將雕刻、繪畫、篆刻、書法以及作者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融于一體,結合中原地區(qū)木雕、石雕的實用性和裝飾性來豐富黃石硯的構圖和造型,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和審美,使黃石硯藝術千變萬化、古樸新穎。
黃石硯作為一種載體,一種文化用品,是文化的產物。作為整個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它的藝術特色和設計題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整體藝術特色往往由作品題材的選擇來決定,例如,畫意題材的硯臺在構圖構思時要充分考慮整個畫面的完整性和整體意境,因材施藝,擅于避開在雕刻中遇到的一些不可預見的瑕疵和紋理,用精美的雕刻工藝來取勝。如利用黃色的石皮來表現山石和樹干,利用精細飄逸的線條來表現深遠的意境。古風題材卻與之截然相反,這種題材在構思設計時為了更好地體現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層次關系,用石眼來表現“珠”、“星星”、“月亮”等,形成點與面、粗與細的強烈對比,在空間構圖上經常會采用部分深浮雕的手法,從而達到天然去雕飾,化腐朽為神奇,變瑕疵為珍品的目的。反之亦然,硯臺的藝術特色同樣反作用于設計題材,在硯臺作品的雕琢過程中,硯臺的邊沿輪廓線以及墨池的邊線是否起伏流暢直接影響了硯臺的整體效果,線條的藝術處理顯得尤為重要,決定了此方硯臺是否豪放、大方、生動。
對黃石硯文化的傳承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如何將黃石硯文化發(fā)揚光大、再現輝煌是一個重要的命題。當今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不斷地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斷嘗試新的設計風格和創(chuàng)作手段。這方面的成功的經驗黃石硯同樣可以嘗試和借鑒利用,給古樸的黃石硯藝術注入新的活力,而煥發(fā)出不失古典韻味的勃勃生機。
作者單位:
南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