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55-01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語文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jù)我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和積累,我自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我們小學的學生而言,要想使他們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目的。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課文講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tài)。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活躍起來。
二、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
由于小學的學生知識面宰,讓他們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尤為困難。這樣,就需要教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三年語文上冊的《一張美麗的紅楓葉》一課時。我首先啟發(fā)學生: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經(jīng)過讀文后,學生大部分都知道了,是小青蛙找書簽的事。只要學生知道了這些,就已經(jīng)對課文有些了解了。我還是很高興的。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并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小青蛙看見一張美麗的紅楓葉很喜歡,想把用它做書簽,但是下面有一只小蜥蜴在睡午覺,沒打擾,后來小蜥蜴給小青蛙找了一張更美麗的楓葉。最后學生終于認識課文的故事小動物之間的友情。從而達到了教育學生要真心的對待自己的朋友。因為“播下一顆善意的種子,就會收獲無窮的快樂。
三、要講究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因此,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不對,就可以從他發(fā)言的態(tài)度以及聲音、回答問題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有些難度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發(fā)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回答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嘲笑,但我還是表揚了他,使他有了信心,逐漸的就敢回答問題了,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想?yún)⑴c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敢舉手,那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他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另外,心理學家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自己的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心的。因此,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chuàng)新。
四、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
著名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diào),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
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這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