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天賦 許營營 李樂 王全興 孫艷波
摘要:根據動車組臨修實際情況情況和動車組檢修的基本原則,制定出動車組進行臨修作業(yè)時的質量卡控原則,以CRH3型動車組輪對為例,說明動車組臨修質量管控過程.
關鍵詞:動車組;臨修;質量控制
引言
動車組維修[1]一般分為定期維修(又稱計劃修)、視情維修(又稱狀態(tài)修)、事后維修(又稱故障修);而動車組臨修則是指由于某個關鍵部件故障或者動車組整體狀態(tài)異常等原因,需要更換大部件(例如輪對、變壓器、牽引電機、車門等)或者進行大量電氣線路調試檢查,維修時間較長,有時還需配合使用架車等特殊設備的維修方式。動車組臨修一般具有無法快速維修、工作量大、需要專業(yè)人員作業(yè)等特點,維修時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來保證臨修質量。本文通過現場臨修的實際情況和車組生產的質量要求,提出臨修作業(yè)的質量控制要點和原則。
1.動車組臨修故障的分類
動車組一般按系統(tǒng)分為牽引高壓系統(tǒng)、輔助供電和充電機系統(tǒng)、轉向架系統(tǒng)、暖通空調系統(tǒng)、給排水系統(tǒng)、制動和輔助供風系統(tǒng)、車內裝飾系統(tǒng)、車體和其他外圍設備。其中進行臨修作業(yè)頻率最高的是輪對更換、PWMI模塊、輔助變流器主風扇,其中PWMI模塊和輔助變流器主風扇更換時,可以通過適當延長一級修作業(yè)時間的方法完成維修過程;輪對等大部件則由于需要架車設備,則需要單獨申請,將車組調入臨修庫作業(yè);而玻璃更換時,由于粘結劑風干的原因,需要約1周的更換時間.
2. 動車組質量管控原則
為了保證動車組臨修作業(yè)的質量,在實際臨修作業(yè)過程中,質量管理應遵守以下原則:
2.1文本準入和現場檢查原則
2.1.1所有裝車部件必須附帶合格證或其他質量證明文本,注意核對質量文件標明的序列號、型號等參數與實際部件是否相同。
2.1.2所有作業(yè)人員都應具備相應上崗資質并持證上崗,不允許資質不清、崗位不明的情況,不允許無資質和跨資質作業(yè),不允許不相關人員進入作業(yè)場地.
2.1.3應現場目視檢查部件外觀狀態(tài)和部件實際性能;對于無法現場檢查性能的部件,可在部件裝車后對部件性能進行監(jiān)控和檢查;對于關鍵部件,更換后必須經過車輛試運行,確認在車輛高速和正常情況下,部件均能穩(wěn)定工作;部件更換后,應檢查車輛其他部件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異常變化,確認車輛狀態(tài).
2.1.4工藝文件使用前應檢查文件版本號和有效期。
2.2集體參與和個體負責原則
2.2.1所有產于人員分工明確,各工序無重復,對于單個安裝部位,只允許單人作業(yè);同一部位相同零部件,應遵循安裝條件一致的原則,例如同一部位螺栓只允許使用一把扭矩校核,如果使用其他扭矩校核后,也應使用原扭矩復核,保證相同部位安裝條件相同.
2.2.2作業(yè)時,所有個體應牢記各自作業(yè)內容,同時應有另一人對工作進行實時盯控,不允許單獨作業(yè),不允許不盯控作業(yè),盡量避免多人交叉作業(yè).
2.2.3所有作業(yè)參與人員在不影響對方工作的情況下,應相互配合,積極參與,不帶情緒上崗作業(yè).
2.3自檢和互檢并行原則
2.3.1作業(yè)人員在作業(yè)時應對工作進行檢查和確認,同時參照質量文件進行核對工作,對于工序不清的部位,查閱文件后方可進行作業(yè).
2.3.2作業(yè)人員應對同伴作業(yè)進行互檢,互檢時應及時查看該工序質量控制項點.
2.3.3自檢和互檢都應在作業(yè)完成后及時填寫質量文件
2.3.4應有兩人以上核對部件序列號等信息,同時留有影像記錄。
2.4嚴禁疲勞作業(yè)和違章作業(yè)
2.4.1嚴禁疲勞作業(yè)和帶病作業(yè),嚴禁身體不適和恐高癥患者登高作業(yè).
2.4.2嚴禁違章作業(yè)。
2.5可追溯原則
2.5.1質量文件編寫時應以圖紙或維護文件為依據,來源明確,工序清晰,項點齊全.
2.5.2作業(yè)完成后,填寫的質量文件應真實可靠,填寫時不允許涂改.
2.5.3對于拆卸的舊部件,應注意標注安裝位置,損壞部位等信息,以便于部件返修或分析.
3.動車組質量管控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實際臨修作業(yè)過程中,質量管理一般有部件確認、作業(yè)監(jiān)控、文件填寫、部件狀態(tài)確認四個過程。以CRH3型動車組輪對更換的過程為例,
3.1部件核對過程
檢查車輪輪徑值,盡量選用與更換輪對相同或相近的輪對;檢查輪對合格證,確認輪對型號是否正確;確認齒輪箱傳動比是否正確;檢查并記錄輪對號和軸號,并確認合格證是否與序列號相符;檢查軸端壓板安裝狀態(tài),使用90%扭矩進行校核;檢查車軸中心孔和軸端內是否有異物;目視檢查軸承表面狀態(tài)是否正常,是否有機械損傷;目視檢查車輪踏面和車軸狀態(tài)是否正常,是否有機械損傷。
3.2作業(yè)監(jiān)控過程
檢查所有緊固件安裝位置和扭矩是否正確;檢查各種裝配膠是否正確涂抹;檢查部件安裝順序是否正確;檢查緊固件是否換新,齒輪箱潤滑油、聯軸器液壓油是否加注正確;檢查輪對軸承、齒輪箱C型支架、聯軸器是否安裝到位;對新舊部件進行影像記錄。
3.3文件填寫過程
遵循誰作業(yè)誰填寫的原則;填寫注意記錄新舊部件序列號、安裝位置等信息;文件填寫應及時;注意在舊部件上標記出更換時間、原因和位置等信息。
3.4狀態(tài)確認過程
確認其他未涉及部件安裝狀態(tài);確認輪對靜態(tài)時的安裝狀態(tài);確認試運時輪對軸承和齒輪箱軸承溫度,新更換輪對需要滿足平穩(wěn)運行時,新軸承和其他軸承平均溫度溫差保持在30℃以內,同時絕對溫度在100℃以下的條件;運行時車組無異響和震動等不正常現象。
4.結語
在實際生產中,根據以上質量控制的原則編寫出的質量文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追溯性,已經在動車組臨修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該質量控制流程,可有效的保證臨修質量,保障臨修后動車組的運營安全;另外,該流程也方便了舊件返修的過程,明確了部件的準入條件,為部件的使用提供了規(guī)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劉麗影,劉繼剛,劉繼.我國高速動車組檢修制度[J].同濟大學學報, 2001, 29(8):10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