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芫慶
摘 要 自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來,該詞迅速席卷全球,受到幾乎各國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普遍重視。本文主要針對“智慧地球”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和“智慧地球”在采煤業(yè)中的應用以及“智慧地球”中需要考慮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 智慧地球 物聯網 云計算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1 “智慧地球”的提出
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地球也稱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tǒng)、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tǒng)的整合。智慧地球=互聯網+物聯網。次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公開肯定IBM“智慧地球”思路。隨后“智慧地球”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并將其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大力發(fā)展與其相關的技術,以此來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提出了相對于“智慧地球”的“智慧中國”的概念,溫總理又強調要大力發(fā)展與“智慧中國”相聯系的傳感器技術,以此來振興綜合國力。
2 “智慧地球”中涉及的關鍵新興技術
通過對“智慧地球”概念的分析,“智慧地球”涉及信息感知、傳輸及處理三個過程。感知需要物聯網技術,傳輸主要依靠互聯網技術,而處理需要云計算等技術。而互聯網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故下面不對其進行分析闡述。
2.1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連的網絡。物聯網作為信息的采集者,所以它在“智慧地球”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一旦采集的信息不準確,一切都成了空談。在物聯網中起主要作用的又是由傳感器節(jié)點組成的傳感網。傳感網是一種大規(guī)模網絡,由大量的節(jié)點組成,這主要是為了保證采集信息的準確性。它是自組織網絡,為了適應網絡拓撲結構(節(jié)點之間的網絡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它是多跳路由的網絡,解決了節(jié)點遠距離無法通信的問題。它是以數據為中心的網絡,只關注采集到的信息而不會關心它是由哪個節(jié)點而采集。它是應用相關的網絡,針對每一個具體應用來研究傳感器網絡技術。
傳感網受其節(jié)點的以下限制,這會大大降低了傳感網的運行效率。節(jié)點的能量有有限,對網絡的生存周期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節(jié)點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計算和存儲資源來完成諸多協(xié)同任務成為傳感器網絡設計的挑戰(zhàn)。
此外,物聯網中還要一種關鍵技術叫RFID。RFID是讓物體開口說話的技術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它可以快速讀寫,長期跟蹤管理,被認為是本世紀最有發(fā)展希望的一種技術。RFID通過無線射頻(低頻、高頻、超高頻與微波)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目標加以識別。
2.2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以應用為目的,通過網絡將大量的軟硬件按一定的結構體系相連接,根據應用需求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結構體系,從而建立一個內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虛擬資源服務中心。云計算是一種商業(yè)化的應用。云計算具有超大規(guī)模(云具有相當規(guī)模)、虛擬化(云不是固定的有形實體)、高可靠性、通用性(不針對特定的應用)、高可擴展性(云的規(guī)??梢詣討B(tài)伸縮)、按需服務(云按需購買使用)與廉價的特點。同時它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是一種跨學科技術。
3 “智慧地球”中的安全問題
信息的安全問題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很早人們就注重對信息的保密,如凱撒密碼。“智慧地球”作為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既可能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們帶來便利,但是,如果安全問題得不到解決,反作用亦是極大的。因此,信息安全問題成為“智慧地球”應用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物聯網由大量的傳感節(jié)點組成,采集的信息量將是極其龐大的,而且涉及到生活、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方面,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考慮這些信息的安全問題。一旦信息被泄露,造成的后果將是不可估量的,難以彌補,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危害國家安全,帶來不可補救的問題。此外,聯系到中國信息行業(yè)發(fā)展的現狀,由于中國各方面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未能達到與我國國情相匹配的水平,仍然有待突破。在這種狀況下,若仍然不斷地依靠IBM來進行“智慧中國”的構造,中國就很可能處于外國的監(jiān)視中,使自己陷入被動狀態(tài),十分不利于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
對信息的安全處理,可以使用業(yè)務認證機制、加密機制身份識別技術(電子ID身份識別技術和基于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密鑰管理技術(對稱與非對稱)、消息鑒別和數字簽名等技術。
中國既要依靠IBM的幫助,又不能完全依靠IBM的幫助,加緊對“智慧地球”中核心技術的突破,打破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加快構建“智慧中國”的步伐,是我國躋身于世界的前列。
4 “智慧地球”的前景
盡管各國將“智慧地球”上升到一種戰(zhàn)略高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攻克它,但是“智慧地球”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的核心技術還需要不斷地突破,信息的安全問題也未能得到解決,世界各國基本上是先從一個其中領域(如智慧城市)發(fā)展,然后逐步擴展到其他領域。相信隨著人們對“智慧地球”理解的加深,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信息安全問題的進一步解決,“智慧地球”將真正地造福人類,真到使人們隨時隨地獲取所要的信息,使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相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智慧地球》世界電信,2009.8.
[2] 單承贛,單玉峰,姚磊,等.射頻識別(RFID)原理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于宏毅,李鷗,張效義,等.無線傳感器網絡理論、技術與實現[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
[4] 劉鵬.云計算[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