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上旬,我接到了學校交給我的磨課任務——在五校聯(lián)盟活動中開課。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從未參加過類似的活動,與諸多名師同臺展示,壓力可想而知。好在校領導鼓勵我:“參加這個活動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你身后是我們學校的智囊團。我們會陪你一起努力,把課磨好了,磨透了,讓你自信的站上展示的講臺。”
初戰(zhàn)敗北,反思不足
在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后,我開始了第一次試教。
由于我對教材的充分解讀,我的教案很是詳實。課一開始,我便一個接一個的向?qū)W生發(fā)問,看著同學們自信地舉起了手,說出內(nèi)心的閱讀體會,輕輕松松地回答了問題,我很是得意,自認為是我教得好。接著,我將學生的眼光自然而然地引到對文本深層次的品讀上。問題問下去,我期待著孩子們精彩的發(fā)言,但是回應我的是迷茫的眼神,偶有回答,卻總與我的預設相差甚遠。怎么辦?如果孩子們跟不上我的節(jié)奏,那這堂課的教學任務肯定完不成了??粗⒆觽兡樕现饾u顯露出的茫然,我也心急如焚。一節(jié)課下來,我漸漸掌握不了課堂的節(jié)奏,漸漸失去了對整堂課的掌控力。
當下課鈴聲響起,我看向教室后方。從聽課老師的臉上,我看到了失望,這讓我更加不安。但是不管怎樣,我還是要聽聽老師們的評價和建議,于是便強扯起笑容,走向他們。
“怎么樣?是不是感覺有點力不從心?”沈校笑了笑,意味深長地問我。我很不好意思,羞愧得無言以對?!安挥没倚模@次失敗不要緊,關鍵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節(jié)課,學生一直是跟著你的步調(diào),完成一個接一個的教學點,有些學生甚至沒能理解上一個知識點,就已經(jīng)被牽著鼻子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整堂課時間緊張,過程安排密集,你教得累,學生學得累?!?/p>
課后冷靜下來,我仔細反思了一下,確實如此。一堂課學完重點段落的分析已經(jīng)是十分困難,更何況學完整篇文章?表面上看,我為了讓學生深入文本、了解人物,安排了密集的學習過程,但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學設計是否真的能讓學生學到全部的知識?這樣充實的一堂課效率又有多高?這些問題的背后隱藏著的是我對學生學情分析的不透徹,是我“教師本位”“課堂本位”的思想仍在作祟,是我作為一名新教師的不成熟。
再戰(zhàn)仍敗,越挫越勇
經(jīng)過兩天醞釀,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我再次認真研讀文本。與第一次教案相比,環(huán)節(jié)上我做了很大的改動。將文本拆散、重組,整合成我所需的教材。整堂課的設計板塊清晰,三個部分的教學點明確。每一次內(nèi)容對比,相信學生能從中體會良多。帶著莫名的自信,我開始了第二次試教。
沒想到一開始,我便被潑了一身水,瞬間清醒了。原來設計好與壞和課堂效果的好壞是不成正比的?!巴瑯訉懱煊畏?,文中兩段天游峰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不一樣?”問題問下去,竟沒人舉手。我見形勢不妙,便進行引導,好不容易有幾只手舉起來,卻也回答不到點子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接下來的教學可想而知,我上得萬般艱辛。看著學生的不佳反應,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的教案有問題?我的表達有問題?還是學生不在狀態(tài)?為什么看著很好的設計,實施起來就這么難?
帶著莫名的挫敗感,我參加了課后研討。有老師問我:“你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下堂課解決什么問題?學生在你的引領下有沒有逐步提升?……”我答不上來。薛校長的一番話,瞬間將我混沌的狀態(tài)給點醒了:“你刻意追求組塊教學,而割裂了文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三條教學目標之間是分裂的,僅靠自己設計的過渡語強硬地將三個板塊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的切入點是很新穎,卻脫離了文本?!?/p>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經(jīng)過這次的小組討論,我深刻地明白高年段的語文課文大多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思想,文本背后往往隱藏著語言運用的技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本,創(chuàng)新是必要的,但是創(chuàng)新應適度,應立足學生的學情,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操作,才有可能更好地開展教學。于是,帶著大家的鼓勵,我開始第三次改進教學設計。
三戰(zhàn)突圍,終收成效
離活動開展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那些日子我的心情也像天氣一樣,陰雨綿綿。說來慚愧,從第一次試教到現(xiàn)在,沈校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陪我一起磨課,但我卻沒能達到大家期望的要求,內(nèi)心十分地挫敗。好在參與磨課的老師為我奉獻了好多金點子。大伙兒群策群力,不僅給我合理的建議,給我無私的幫助,還給我諸多的鼓勵,促使我有信心堅持。
帶著大伙兒的智慧,我進行了第三次試教。有了前兩次的失敗,我不禁有些緊張。在安慰自己不是正式開課后,我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總算進入了角色。從一開始上課到結束,這是最順利的一次。由于課上的很多問題,課前都有預設,因此都沒成為我課堂的絆腳石。一切從容有序地進行著。整堂課,學生深刻了解了老人的形象,也學會了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學生學得高效,老師教得輕松。
教學結束,看到聽課老師欣慰的表情,我知道我成功了。這次的課堂教學是高效的,雖然我只教學了一個知識點:感受人物形象,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簡單而不單一,緊湊而又充實。我以感受“人物形象”為核心,而“學習課文中以峰的險、游人的累來襯托老人的寫作方法”則被我“拋棄”,這樣的目標設定完全顛覆了我語文教學的慣性思維,不再是追求面面俱到的“一鍋煮”。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真正實現(xiàn)了有舍才有得。
磨后收獲,熱情升溫
從沒想過一次公開課會給我的工作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但它確確實實地提升了我對教學的熱情。
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經(jīng)說過:“公開課的磨練是青年教師最好的‘煉爐——你會在寬泛的閱讀中積淀自己,在眾多‘師傅的攙扶下學會站立,在無數(shù)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久而久之,當你驀然回首,就會發(fā)現(xiàn),你所成就的,絕不僅僅是幾節(jié)‘代表作,而是踏實地走出的精彩人生?!弊詮纳狭诉@次公開課后,那一點點由內(nèi)而發(fā)的信心和同事們的鼓勵與表揚,使我開始對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內(nèi)心深處,更加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好老師。
有了這次開課經(jīng)歷,我初步領悟到了一些教學的門道,我將這些想法和我的磨課經(jīng)歷寫成論文,不僅獲得了市一等獎,還發(fā)表在了市級刊物上,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在以后的日子,我更加努力地學習專業(yè)知識,更加發(fā)奮地撰寫隨筆與論文,雖不是都有收獲,卻也驚喜不斷。這無疑有一種“化蛹成蝶”的喜悅,它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自己樹立了更高的專業(yè)目標,并激勵我不斷向目標邁進。
“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弊鳛橐粋€老師,沒有經(jīng)歷過磨課的思考,沒有投入到磨課過程中,是不會體會到磨課對一個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幫助有多大的。
好課是磨出來的,好教師也是磨出來的!
(戴燕妮,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2152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