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蓮 農(nóng)桂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36-02
電動氣壓止血帶是采用電腦數(shù)字化控制、帶有電子監(jiān)控的氣壓止血帶,是四肢手術常用的止血器械。合理使用止血帶可以達到止血和減少手術中失血,并使肢體創(chuàng)面處于無血狀態(tài),容易辨認組織結構,使術野顯露清晰,便于手術操作,避免組織損傷,縮短手術時間的作用。手外科手術的特點是以肢體遠端為主,由于其術野小、血管豐富,多數(shù)需在顯微鏡下操作,視野的清晰度非常重要。如使用不當也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甚至發(fā)生致命性并發(fā)癥。我院使用的電動氣壓止血帶是常州延陵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的AST-I系列止血帶,本文對2013年5月~2014年5月3560例手外科手術中應用電動氣壓止血帶進行術中止血的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例,其中上肢2920例,下肢640例,最大年齡63歲,最小年齡8歲,平均年齡32歲,男性2172例,女性1388例。手術區(qū)域均為肘下8cm、膝下10cm以遠肢體范圍。上肢手術均采用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下肢手術均采用椎管內麻醉。
2 操作方法
2.1告知患者并注意禁忌情況
術中向患者說明使用止血帶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思想壓力,以取得配合,減少術中煩躁。禁忌使用止血帶:a血栓性靜脈炎;b肺栓塞;c明顯的周圍血管??;d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e鐮狀細胞型貧血;f化膿性感染壞死等。
2.2止血帶的使用
2.2.1根據(jù)年齡、性別、手術部位和體格情況選擇止血帶袖帶。
2.2.2仔細檢查止血帶性能,包括校對壓力及放氣效果、充氣管道等。
2.2.3壓力指標的選擇:一般成人上肢壓力30kpa—40kpa,下肢壓力40kpa—60kpa,,兒童按體重上肢1kpa/kg,下肢1.5-2kpa/kg 。
2.2.4時間設定為60min。在工作設定時間,儀器可自動報警,有蜂鳴音提示。
2.2.5上止血帶部位:上肢宜在上臂中上三分之一處,小肢宜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處,因手術需要,綁在手術部位上端,遠離手術術野處至少10~15cm,以利于無菌操作,防止手術感染,應注意保護腋神經(jīng)和股神經(jīng)以防受壓而癱瘓。
2.2.6使用止血帶時,用厚1cm、寬超過袖帶寬4cm的管型棉墊,襯在袖帶下面,止血帶平整,緊密地纏繞在其上,圈數(shù)至少2圈半以上,扣緊扣環(huán),松緊合適,以防打氣時松脫。將止血帶輸氣管連接于電子機上,注意擰緊。
2.2.7充氣前先抬高患肢與手術臺成45度2~4分鐘,并用手擠壓肌肉驅血,以減少靜脈淤血。肢體遠端向近端纏繞,惡性腫瘤患者或感染患者只需抬高患肢即可;對于心功能代償不全的患者抬高患肢和驅血都要緩慢,嚴防靜脈回流量突然加大引起心力衰竭。
3 護理體會
3.1設備小巧、操作簡單、易學易用、占地小、移動方便、便于使用。
3.2止血帶壓力精確、計時準確,設定的壓力和時間清楚顯示,便于術者、麻醉師、巡回護士隨時觀察。
3.3設有計時報警系統(tǒng),當距離設定時間10min、5min、1min時會自動報警,提醒操作者進行延時、終止等措施。應用止血帶總體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
3.4止血帶扎在肢體上后方可充氣,止血帶扎緊后應加繃帶固定,防止打氣后因壓力過大而掙脫開。
3.5注意事項
2. 5.1綁扎部位皮膚情況較差時避免使用止血帶。壓力大小應根據(jù)患者情況來定,以遠端動脈搏動消失,手術區(qū)域出血停止為標準。
3.5.2手術時間較長,為縮短肢體缺血、缺氧時間,應縮短充血時間,相對延長間歇時間。在使用止血帶的過程中,有一些耐力較差的患者易出現(xiàn)止血部位疼痛、躁動不安等癥狀,可建議麻醉師適當給予止血劑或鎮(zhèn)靜劑。
3.5.3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綁扎過緊、壓力過、綁扎部位不當,均可使神經(jīng)肌肉損傷。并且骨骼肌是缺血耐受性最差的組織。
3.5.4術中解除止血帶時,可適當抬高患肢,壓力逐漸降至零點,切忌快速放氣,并適當加快輸液速度,增加有效循環(huán)血量,以防止血壓下降引起的解除止血帶休克。
3.5.5術中加強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檢測,注意患肢皮膚的顏色及溫度,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
3.6定期檢修止血帶的內囊和袖套是否完好,壓力表是否精確,各種連接管道是否處于正常,加強日常的清潔和消毒保養(yǎng),確保使用。
4 體會
手外科手術中正確使用氣壓止血帶可以有效地控制術中的出血量,確保切開無滲血,使術野清晰,手術操作方便,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材料的使用,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所以手術室護士必須熟練掌握電動止血帶的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術前做好訪視工作,了解病人病情,做好術前評估,術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及心理指導。
參考文獻:
[1]朱丹.周力.電子氣壓止血帶的安全使用[M].手術室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2]張愛華.張景.桂莉.止血帶在外科止血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34-35.
[3]李愛勤.自動氣壓止血帶在四肢手術應用中的護理體會.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2):446.
[4]王忠岳,李清平,王磊,等.止血帶較長時間充血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中國麻醉與鎮(zhèn)痛雜志,2003,2:101
[5]姚泰.生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