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
[摘 要] 種子信訪工作是完善種子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種子管理機構聯系農民,依靠農民,獲取違法違規(guī)案件線索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種子管理機構發(fā)現案件、確保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的一道重要防線。本文分析了當前我省種子信訪舉報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及提出了做好種子信訪工作的處理對策。
[關鍵詞] 種子 信訪 工作 問題 特點
[中圖分類號] D9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55-01
一、信訪工作量大,任務重,基層專業(yè)信訪人員稀缺
種子用戶多來自廣大農村,面對的群體多為農民,一方面種子信訪做的好壞不僅關系到農民生計更關乎農業(yè)生產安全和農村穩(wěn)定。任務重、瑣事多、信訪對象文化低、溝通困難是種子信訪工作的特點。由于我國種子管理納入國家農業(yè)行政管理是2000年《種子法》頒布實施后,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政企脫鉤、人員轉制、編制納入財政等才于近年逐漸步入正軌,因此起步晚、管理經驗欠缺、任務重、人員少、經費不足、是種子信訪工作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一訴多投、一信多寄、一案多立,多頭管理
農民種植種子減產后,時常會出現同時向工商、消費者協會、信訪部門、種子管理部門多方投訴的情況,各部門在接到投訴后會依職能進行立案,由于種子是特殊商品,涉及到專業(yè)技術問題,立案機關向種子管理部門咨詢時,種子管理機構發(fā)現其他部門正在調查處理的案件,種子管理部門也正在接訪。由于立案機關不是專業(yè)種子管理機構,對種子這種特殊商品常會出現錯過取證時間和處理不當引起另案情況,而本著一訴不能兩立的原則,種子管理部門又不能介入,因此有受理但不能實現利益保護是農民信訪投訴的又一新型矛盾。
三、夸大減產、虛報損失,引起關注是種子信訪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
農民與種子經營者發(fā)生糾紛后為了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往往在來信來訪中夸大減產程度和減產面積,當種子管理部門進入調查程序測產后,往往發(fā)現減產程度并非是農民反映的那么嚴重。
四、上訪時間多發(fā)生于銷售季后,證據保全不足,種子管理機構調查取證難
種子信訪案件多發(fā)生在銷售季節(jié)種植后,有些農民未能將購種發(fā)票和包裝袋保留,出現糾紛后經銷商拒絕賠償。我國《種子法》規(guī)定經營不再辦理分裝種子的不需要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因此在銷售季農村的集市、小賣店都會有種子出售,農民間互相串購自繁自留種的情況也較為常見。這些渠道購買的種子大多沒有銷售憑證,即便有銷售憑證,由于經銷商販流動性較強,事后也難于找到經銷者。如果購買的種子是由具有合法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企業(yè)生產,種子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追源頭管理、協調種子生產企業(yè)使農民利益得到保障,若購買的種子為無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yè)和私自串換的無包裝種子,面對農民的損失種子管理部門愛莫能助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五、農民聽信虛假宣傳,追求新奇特品種,種植后造成減產
近年農民用戶對一些夸大宣傳的所謂新品種、美系血源品種投訴量逐年增加,經調查發(fā)現近年隨著美系品種“先玉335”在國內的大量推廣種植,農民開始對國外的優(yōu)良品種有所認識,追求高產和新奇特品種成為農民的主要選購方向。
六、農民對如何取得維權的途徑不了解,不懂法,不重視田間現場鑒定,難以取得有利證據
農民遭受損失后不及時向種子管理部門投訴,私下與經銷商協商,錯過鑒定時機,無法證實減產原因。是種子信訪工作中的常見案例。農民購種后出現問題向種子經營者提出異議和賠償是農民的最常見維權方式,但能夠得到公平合理補償的只占此類糾紛的20%。在出現糾紛后一方面同意給農民補償,一方面拖延時間,使農民錯過田間現場鑒定時間,使種子管理機關無法確定減產的原因,妨礙種子管理機構幫助農民維權。
七、企業(yè)維權投訴增加,是近年種子信訪工作遇到的又一新問題
2010年前遼寧省種子管理局接到的企業(yè)投訴僅占信訪投訴的1%,甚至零投訴。近年來,隨著我省種業(yè)體制建設的完善,種業(yè)環(huán)境的向好發(fā)展,一些科研實力強、育種人才精的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yè)培育出了一批普適性廣、抗性好、產量高、深受農民喜愛的品種。遼寧省種子管理局從2010至今受理這兩個熱銷品種的品種權人遼寧丹玉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和丹東登海良玉種業(yè)有限公司的投訴多達10余次,從近年接訴和處理的情況看這兩個玉米品種維權的涉案金額、涉案企業(yè)、涉案地域呈逐年增加和擴大之勢。
八、糾訪、纏訪偶有發(fā)生,息訪、息訴是信訪工作的核心
以2010年氣象災害年的大面積空桿減產為例,遼寧省種子管理局接訪百余起,大部分農民能夠接受特殊災害年份造成的減產,但也有個別農戶不停的到各級部門上訪投訴,不僅影響了國家機關的正常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遼寧省種子管理局面對危急情況,組織人力、延長工作時間,一方面保證信訪工作公開、透明,向上訪人出俱農業(yè)部組織的專家鑒定,科學分析災害原因,另一方面耐心做好群眾工作通過各級農業(yè)部門積極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講解,加強救災技術指導,通過各種媒介宣傳解釋災害的成因,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重災區(qū)進行生產自救,形成全社會重視災害正確應對災害的良好氛圍。這些舉措的實施不僅從思想根源上解決了農民的累訪累訴,也為種子信訪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當前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現代化新發(fā)展的特殊時期,為進一步發(fā)揮信訪舉報主渠道作用,鞏固我省種業(yè)發(fā)展成果,強化隊伍建設,提高行業(yè)管理水平,確保安全種放心種的推廣,遼寧省種子管理局早在2000年《種子法》頒布實施之初就設立了監(jiān)察科,并由專人專線負責接待農民信訪及與種子糾紛有關的來信來訪。近年又進一步完善了隊伍建設,使信訪案件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