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穎
朱自清的散文在我國散文園地獨樹一幟、卓然成家。最顯著的特點是畫面美,畫中孕情,寓意深遠。
一、亦文亦畫,多姿多彩
朱自清的散文是通過對審美對象的認(rèn)識與體驗,以飽蘸生活色彩的濃筆,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幅真切可感的生活畫面。他筆下的春,踮著腳叩開風(fēng)門,喚醒小草,是一幅生機盎然、萬頭攢動的鬧春圖。此為粗線條的素描。他筆下的厚積著綠的梅雨潭飛珠濺玉、晶瑩發(fā)光,是一幅神光離合的懸泉瀑布圖,乃是背景壯觀、物象清晰的山水畫。他筆下月光如瀉的荷塘曲徑蜿蜒、優(yōu)雅別致、秋高氣爽、媛女采蓮、蘊情深沉,是引人駐足的人物畫。他描繪的秦淮河,燈與月互映、水與天相襯,槳聲在燈影中劃響,也是意境深邃的風(fēng)景畫。而這多姿多彩的大畫面,又包含著許多精美的小畫面,作者情感的河流也時時穿透其中。
讓我們展開《春》的畫軸,伴著春姑娘的腳步走進畫面,領(lǐng)略那獨具特色的春天吧。
首先撲面而來的是溫馨的春風(fēng)。春風(fēng)過處近的水,遠的山,地上的小草,天上的太陽,都在忙著“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桃花爭妍,無名花躍躍欲試,婉轉(zhuǎn)的鳥鳴,嗡嗡的鳳蝶,牧童的短笛同奏著一首迎春曲。老人蹣跚、幼兒雀躍,春雨也舞動花針為春姑娘“斜織”著彩屏。這是空前的鬧春會。蹦呀、跳呀,在生活的舞臺上,吸引著人們趕來詠春,讓讀者時時感覺到作者感情的脈搏在頻頻跳動。
朱自清筆下的秋又是如何呢?讓我們趁著那皎潔的月光,去欣賞一下荷塘的月色和月光下的荷塘吧。沿著曲折的煤屑路,莫驚醒催眠曲后剛剛熟睡的嬰兒,否則他的哭鬧將驚動那羞澀的舞女,使你看不到那迷人的佳境而后悔終生。那可真是別有洞天之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層層葉子的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p>
看到這里,會使人陶醉在月下迷人的荷塘和荷塘的美妙月色中。
看到這千姿百態(tài)的畫面,你會覺得自己也成了畫中人。作者那“善于表現(xiàn)出來的本領(lǐng)”,那潛于整個散文中的情感熱流,使他的文章像綠葉扶疏的常青之樹蒼翠欲滴,其生命力歷久不衰。真是景中有畫、畫中含情、情溢于言。正如他所云“情感必及其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边@就是真實感情的流露。
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由若干組畫面組成的。在《背影》中,他對父親“背影”的描繪正是一張張奇妙的快餐,也是一幅幅催人淚下的畫面,諸如“父親困頓圖”、“父親買橘圖”、“父子告別圖”……作者在搶拍背影的一剎那,就把自己感情特有的濃彩抹上了底板。一經(jīng)沖洗,那濃彩便愈加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它兼蓄著自然的色彩美,又勝過那天然美,因為這里浸染了作者的赤子之心。
二、動中有靜,畫中孕美
動態(tài)的客體往往容易為人們視覺所捕捉,它充滿活力,生機勃勃;靜態(tài)的客體美,幽雅深邃、含而不露,令人仔細玩味并給人余音繞梁,不絕如縷的豐富聯(lián)想。動靜有致、交相映輝,融動靜之美于一爐,則更高一籌,“蟬鳴林愈靜了,鳥鳴山更幽?!币詣右r靜,靜者愈靜,動者更神。朱自清憑著自己對自然美的特殊愛好“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這種細膩的深情本身就足見其表現(xiàn)美的功道。
《綠》中有這樣傳神的描寫:“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偶然有幾點送入我溫暖的懷抱,便倏地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边@里寫的是揚花的水珠,一個“送”字,送得何等親切!尤其那個“鉆”更是傳神,猶如嫻熟的拳擊手沖出的飛拳?!澳亲砣说木G呀,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一個“鋪”字,神來之筆。令人想到林中的清晨透進的一束光柱,又恰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鋪得好!分明是作者飽滿激情的流淌。
“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fù)是一整齊而平滑的布。”這寫的是梅雨潭的瀑布。其中的“扯”字用得極妙,大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聲。
《荷塘月色》中,我們先聽到的是“哼”出眠歌,是那樣的溫柔,蟬蛙和鳴,那樣的和諧。還可看到那羞澀的荷花穿著舞女的裙,正給“打著朵兒”的“點綴”青春的脂粉,也可以欣賞到流水般的月光,靜靜地瀉在荷葉上,用牛乳著荷葉的精彩畫面。
這些動態(tài)的描繪,不止是一幅幅神情并茂的彩畫嗎?然而,他對靜態(tài)的描述是否也具有如此之美呢?讓我們到燈影下的秦淮河去瀏覽一下槳聲唱晚的情景吧!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nèi)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景色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蔚藍的天,頗象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p>
“但燈與月亮能并存著,交融著,使月成了纏綿的月,燈射著瞄瞄的靈輝……”
作者在此飽蘸感情的油彩,首先再現(xiàn)著秦淮河的自然風(fēng)光,具有幽靜、樸素的自然美,洋溢著作者對秦淮河無比愛慕的熾熱之情。
其次,作者還善用他富有的感情之筆,一筆成畫,一字亦圖。諸如“一絲的顫抖”、“縷縷清香”、“一帶遠山”、“一道凝碧的波痕”、“一點路燈光”,還有“大小的幾綹”、“點點隨風(fēng)散”,這分明是一幅幅奇異的畫面。
朱自清散文的畫面美,使得他的作品亮點紛呈、魅力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