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在近代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與建設的大潮中,毛澤東和周恩來無疑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兩位世紀偉人既有著極為重要的共同之處,也有著鮮明迥異的氣質與風采,深入研究他們在個性與領導風格上的異同及其形成的文化淵源,無論對于領導素質的培養(yǎng),還是對領導班子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 毛澤東 周恩來 個性 領導風格
【作者簡介】 王心起,陜西省委黨校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圖分類號】 C9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03(2014)03-0041-02
翻開中共黨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名字是始終連在一起的。在波瀾壯闊的革命與建設的大潮中,兩人無疑在中國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們如影隨形、相輔相成,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天地。兩位世紀偉人既有著極為重要的共同之處,也有著鮮明迥異的氣質與風采,深入研究他們在個性與領導風格上的異同及其形成的文化淵源,無論對于領導素質的培養(yǎng),還是對領導班子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個性特征及差異
個性是一個人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與環(huán)境、教育、實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待現(xiàn)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三大成分,綜合表現(xiàn)在信念與價值傾向、思維和行事方式、才智運用和獨立性、情感控制和意志品質等多個方面,具有獨特性、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具有不同個性的領導者會形成與其個性相一致的不同的領導風格。
毛澤東、周恩來二人都有著極高的智商,品學兼優(yōu),都受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在思想傾向和意志品質上有著許多共同的地方。這些共同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志向一致,無私無畏,勇于獻身,忠黨忠民,堅持真理,果敢堅決。同時,由于先天稟賦、家庭環(huán)境及地域文化的不同,使他們在個性與領導風格上又表現(xiàn)出許多的相異之處,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11個方面:
1. 在目標取向方面,毛傾向于追求超越,而周更傾向于追求卓越。
2. 在思維方式上,毛是善舉綱,天馬行空;周則是循主線,精細如織。
3. 在運作方式上,毛舉重若輕,周舉輕若重。
4. 在與人相處上,毛是虛懷若谷中當仁不讓,周是肝膽相照中甘居人后。
5. 在對待情理上,毛是持理時不懼情面,周卻是爭論時避傷和氣。
6. 在對待自我方面,毛是重修身,不強屈自我;而周同樣重修身,嚴律己,還能忍辱負重。
7. 在才智方面,毛更擅長破局,周更嫻熟維系。
8. 在個性獨立性方面,毛是講團結,敢于勇反潮流;周是顧大局,能委曲求全。
9. 在行事風格上,毛既能冒險進取,又警備非常;而周則是戒慎恐懼、精明過人。
10. 在氣度上,毛能大捭大闔,勢雄冠古今;周表現(xiàn)為儒雅爽朗,睿智蓋中外。
11. 在資源運用上,毛敢于挑戰(zhàn)極限,周善于最佳配置。
正是有了這許多差異,二人在黨內的領導活動中,經(jīng)歷了不同的境遇,承擔了不同的角色,也曾有過分歧和沖突;但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志向目標和這許多差異,才使二人在共同的領導集體中,能夠實現(xiàn)良性互補,相得益彰,從而創(chuàng)造了震驚中外的領導業(yè)績。
二、毛澤東與周恩來個性與領導風格差異的原因分析
毛、周在個性與領導風格上的諸多差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不同先天條件與地域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尤為突出。
1. 先天稟賦方面的不同使差別更加顯著和穩(wěn)定
雖然二人都屬于高智商的外向型類型,在神經(jīng)活動的特點上都屬于強型(能承受巨大壓力和持久工作)和靈活型,都有著很強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屬于穩(wěn)定的混合型氣質。但在恃強性、控制性、獨立性上,毛要略高于周;而在柔韌性、精細性與樂群性等方面,周則稍強于毛。這些先天條件上的細微的差別,會在后天活動中直接影響到二人對人對事對角色的定位和選擇,這種選擇又會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各自的特征,使這些差別更加顯著和穩(wěn)定。
毛澤東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母親慈善而父親為人嚴苛強勢。他得益于父親對他的嚴厲而學會了勤奮做事,又受惠于母親的仁愛而對窮苦人有著很深的同情心;同時,他由于天生倔強,在反抗父親的粗暴行為時,學會了如何與“強權”作斗爭。
周恩來則出生于江蘇淮安一個衰落的人口眾多、家境復雜的封建官僚家庭。他一歲過繼到他的叔母家里,于是有了三位母親:生母,養(yǎng)母,乳母。他從三位母親那兒學到了三類不同的東西。養(yǎng)母是他的文化啟蒙老師,五歲以后,跟養(yǎng)母學了很多兒歌和簡單的唐詩、宋詞。從乳母那里則學到了農事。在生母那里學會了處世。在他10歲時養(yǎng)母與生母不幸先后病逝后,由于父親長年在外工作,作為長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12歲時又隨伯父到東北求學。
2. 童年時代家庭教養(yǎng)上的不同是差異的基礎
童年以及少年時期,毛澤東與周恩來在家庭教養(yǎng)上的不同,使二人的個性形成在起始點上有了顯著的差異,成為二人日后性格差異的基礎。造成毛、周個性差異形成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別。毛澤東成長于霸氣十足的湖湘文化氛圍中的農民世家,而周恩來則成長于一個以柔韌為特征的江浙文化熏陶下的破落官僚世家,兩種文化的烙印分別深深地植根于毛、周二人的性格基因之中,在他們走上革命道路后的實踐中,又逐漸特化了各自的特征,使他們形成了迥然有異的領導風格。毛澤東富于激情,舉重若輕,有縱橫江海、氣吞山河的氣勢;周恩來則富于理智,舉輕若重,有經(jīng)緯萬端、各得其宜的才華,就是這兩種相得益彰風格的彰顯。
3. 青年時代的不同實踐閱歷也是差異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五四運動后周恩來遠渡重洋,在歐洲經(jīng)歷了長達四年的留學、考察活動,而毛澤東則在送走了新民學會的朋友后,致力于國情的深入調查和國內的工農運動。這使得毛澤東在對工業(yè)文明的認識上與黨內一大批有海外留學經(jīng)歷的領導人拉開了距離;同時,也使得包括周恩來在內的諸多“海歸”派在吃透國情方面比毛澤東晚了一步。
三、毛、周個性與領導風格比較的研究給予我們的啟示
雖然個性與領導風格并不是領導素質的全部,但它足以決定一個領導者的成長潛力和發(fā)展前景。
從領導者個體的角度看,第一要高度重視培養(yǎng)自身的文化素質,更要不斷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閱歷和見識;第二要認真分析自身的素質特點,找準自己在領導活動中的角色與位置,使自己的努力更加有效;第三要認真尋找自己素質中的短板,通過不倦的學習和實踐來加以彌補,使自己成長得更快一些。
從用人的角度來看,領導機關與組織部門,首先要堅持考察干部的全部活動和全部歷史,不僅要看其學歷、知識結構,還要看他的成長環(huán)境和工作實績,做到全面把握干部的綜合素質。其次,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和計劃性,使不同地域的干部能夠了解和適應不同的地域文化,吸收各種文化中的優(yōu)點,從而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素質修養(yǎng)。再次,在組建領導班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同個性與領導風格方面的匹配,避免氣質、性格、風格雷同化,使領導集體能夠良性互補,實現(xiàn)高效能組合。
參考文獻:
[1] 金沖及.周恩來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2]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3] [美]尼克松.領導者[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