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
中國畫的黑白與西方油畫、版畫及黑白裝飾畫中的黑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西方繪畫重視對光影的表現(xiàn),運用黑白來塑造物象的明暗關系,裝飾畫的黑白主要指的是一種黑白色彩對比關系。另外,中國畫的黑主要指墨汁的黑,但它不是一種單純的黑,中國畫運用宣紙的滲化性能,在白色宣紙上能產生墨色的焦、濃、重、淡的不同墨色的變化。中國畫的黑白超越了狹義的黑白范圍,它包含著虛實、正反、有無、氣韻、神妙、剛柔、動靜、理趣等美學思想。
一、 中國畫的黑白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
中國畫歷來有“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1]的畫面布局,使無畫處有畫,也就是布白留白的章法,守其墨色墨法的變化。在《周易》中,“太極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兩儀”指陰陽,即黑白。陰陽相生相克,闡釋了中國古代樸素的美學思想,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畫家們的審美意識是對大自然“道”的追求,文人士大夫追求山水中的“空靈”,以達到“暢神”的意境。老子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的“玄”與“見素報樸”中的“素”,指的就是黑色與白色。唐代王維水墨山水的興起,正是受到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老子《道德經(jīng)》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體現(xiàn)了道家的自然之美、虛靜的空靈之美?!霸谥袊说男撵`與世界中,‘一陰一陽之謂道,人情化、人格化的自然界凝合了宇宙時空,又與人的精神生命聲息相通,整個世界與全部人生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存在、一種審美的存在”。 [2]老莊的黑白思想,體現(xiàn)了宇宙萬物的本源,體現(xiàn)了“厚德載物”和“自強不息”的人格精神。
二、中國畫中黑白的筆墨意蘊
(一)墨色趣味
中國畫的黑白意趣與中國畫所使用的特殊材料有關。中國畫使用中國特制的毛筆、墨等物質材料,以水為媒介,通過用墨、用筆、用水等技法,在中國特制的宣紙、絹上進行的一種繪畫,從而產生眾多墨色層次變化的效果。中國畫中一般不用顏色,正所謂“墨即是色,色即是墨”, 它所展現(xiàn)的效果是一種獨特的東方水墨效果,正如王維所說:“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盵3]通過墨與水的交融,能在宣紙上呈現(xiàn)多種色彩變化,稱為墨色。中國畫家歷來講究用墨,對于墨色的變化,宋代郭思、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用墨“八法”,近代黃賓虹也提出了 “七墨”說,這都說明傳統(tǒng)中國畫離不開用墨,所以有“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4]”的說法。
在中國畫中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韓拙在《山水純全集》里云:“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惫P指筆法,墨指墨法,陰陽指黑白。通過墨法、筆法的使用,能產生奇妙的黑白灰的墨色變化效果。五代梁楷的 《潑墨仙人圖》,“以形寫神”,描繪了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仙人形象。作者采用極度夸張的手法,大膽潑墨,畫面看似很黑,但墨色層次豐富,用筆剛勁老辣,自上而下由濃墨、重墨、淡墨、渴筆,加上筆的末端幾筆飛白,給人一種強烈的動勢。在此幅圖中,黑白對比,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給觀者造成視覺上的神秘感,以濃墨為基調,用筆不拘法度,大面積的留白,整幅作品可以看出畫家精湛的技藝和幽默狂放的風格。
在清代,龔賢善用積墨,被稱為 “黑龔”。他的“黑”,著重對物象的塑造。在龔賢的畫中,通過多次反復積墨,畫面黑而潤,加上留白,畫面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也體現(xiàn)了老莊的虛靜、空靈之美。在龔賢的作品中,有一種“臻于化境”的美感,以有限的空間表現(xiàn)無限的想象,在表現(xiàn)技法上,通過概括、提煉,從“神會”到“妙悟”,再加上用筆的力度,多次皴擦、渲染,畫面黑而厚、靈而透。
近代黃賓虹早期作品被稱“白賓虹”,后期稱“黑賓虹”,墨色渾厚華滋,意境深遠,有一種“黑墨團中天地寬”的獨特境界,把用墨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其作品中,濃墨與青綠相互襯托,使用宿墨層次積染,在畫面的關鍵處施以焦墨,“虛中有實,可悟化境”[5]。黃賓虹的虛實觀,其實就是一種黑白的對比。在用筆方面,他強調 “欲明畫法先究書法”,通過高質量的線條,作品不僅格調高古,而且“渾厚華滋”,后人評價他的作品與西方印象派風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筆法趣味
元代中國文人畫的興起,追求古意、提倡人格修養(yǎng)、書法用筆入畫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目標。此時的作品,重在表達作者內心的心境和性情。在中國文人畫中,畫家采用純水墨表現(xiàn)作品的意蘊,如元代柯九思的《墨竹圖》、王冕的《墨梅圖》、明代的徐渭的《墨葡萄圖》等,構圖有奇趣,墨氣蓊氳, “成竹在胸”,他們的作品用純水墨,通過豐富的濃淡、干濕等墨色變化,用書法的筆法“寫”出,詩、書、畫、印結合,意境深遠,格調高古。
在文人畫中黑白不僅體現(xiàn)了墨的韻律變化,還體現(xiàn)了線條的張力。墨的韻律主要指墨在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節(jié)奏變化。線條的張力主要指書法用筆造成的一種線條立體感的視覺效果。這種效果不僅是線條墨色的黑白變化,在用筆的提按、頓挫、緩急、輕重、虛實、潤澀等方面也有許多變化,謝赫在“六法”中的“骨法用筆”,指的就是用筆的一種力度,一種美感。古人強調 “善畫者往往善書”,在繪畫時采用“回鋒、逆鋒、裹鋒、藏鋒”等筆法,寫出“蟲蝕木”、“屋漏痕”、“錐畫沙”的效果,使繪畫線條產生立體感,來提升畫面的筆墨意趣。吳昌碩深厚的金石篆刻功夫,以籀篆的筆法入畫,畫風凝重剛健,他的畫中透著重、拙、大的力度和意趣。黃賓虹提出“中國畫法從書法中來”,也強調筆墨線條的書法意蘊。
三、 中國畫留白的意境
(一)“留白”的抽象性
中國畫從使用的材料上來看,主要是以墨為主,顏色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中國畫的“黑”主要指墨色的厚重,中國畫一般不用白色,白色的宣紙為中國畫的“留白”提供了前提條件,而“白”是畫家刻意在宣紙上的“留白”。 “留白”也是中國畫的一種構圖,謝赫“六法”中“經(jīng)營位置”指的就是構圖。在中國畫構圖中,“留白”是中國畫構成的一個要素,如花鳥畫講究“取勢”、“留眼”,山水畫講究聚散、開合、虛實等,這些都受“留白”法的影響。
“留白”即“空”,蘇軾有“空故納萬境”,是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給中國畫帶來巨大想象空間,也是中國畫意境表現(xiàn)的重要形式,同時又是畫家情感的體現(xiàn)?!翱瞻住?、“虛”給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是畫家刻意追求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虛”與 “實”的重要體現(xiàn)。在中國畫中,常以少勝多、以無勝有、以虛為實來表現(xiàn)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許多文人畫中的“留白”有其獨特意義。八大山人的《鳥荷圖》只畫了一只孤零零的小鳥站在一朵荷花上,周圍全部留白,小鳥低頭下垂,顯得無可奈何。八大山人的畫以“簡約”的風格出現(xiàn),恰好隱喻了自己的逃避與無可奈何。
(二)“留白”的寫實性。
“留白”在中國畫中也具有寫實性。山水畫中的遠山、云氣、煙嵐、霧靄、水口、雪景等一般采用“留白”的方式完成,看似“虛”,但它具有寫實性,虛中有實,是一種“實”的體現(xiàn)。在倪瓚《楓落吳江圖》中,小路、山石、樹木、亭子的表現(xiàn)筆法簡約,施以枯筆、淡墨皴擦,中景大量空白,以虛來表現(xiàn)水,遠景以渴筆勾勒,施以淡墨。在此幅畫中,空白占了畫面的三分之二。倪瓚的畫,空中有靈氣,疏中有秀氣,是一種象外之美,體現(xiàn)了老莊的自然美。再如李可染的《牧牛圖》僅僅數(shù)筆,只畫出了牛背,其余大量留白,觀眾眼前感覺是茫茫一片河水,這也是“寫實”的一種體現(xiàn)。在李可染的山水作品中,多采用的是一種山石積墨的“黑”和水口“留白”的對比,再利用西畫的元素使畫面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意蘊。
結語
總之,在中國畫中,黑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筆墨、虛實、共同構成了作品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四庫全書薈要.老子:第二十八章[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5:13.
[2]彭修銀.東方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4] 潘運告.中國歷代畫論選 [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5] 黃賓虹作品選 [M]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曹 斌,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