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緒剛
對散文詩而言,在本質(zhì)上她屬于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在內(nèi)容上她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jié);在形式上她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nèi)在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散文詩一般表現(xiàn)作者基于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fā)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她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她的形式短小靈活。卓羽心在《打開散文詩的抽屜》中也說“她兼有散文與詩歌兩種體裁的屬性,最本質(zhì)上還是一種詩歌的形式。她借用于散文的外觀和部分寫作手段與詩歌的語言、靈魂結(jié)合為一體,為主題表達而服務(wù)”。
任何一種文學表現(xiàn)形式都基于對社會生活和人生命運的感悟和思考,散文詩也一樣。人們在現(xiàn)實里感覺到生活的沉重和疲憊,為了逃脫那種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指望在輕靈舒展的文章中得到一些精神的休憩。于是,這種與詩相比,沒有詩的韻腳、節(jié)奏、音節(jié)、行數(shù)、排列,也沒有詩歌的外在形式羈絆的輕靈文學形式,以她“動蕩、波動、驚跳”獨特的藝術(shù)特征,自由自在地瀟灑人生、幽默人生、審美人生、雅致人生……許多富有誘惑力的字眼,在展示著一種夢幻的同時,使我對散文詩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理解?;叵胱约鹤哌^的文學之旅,每一步都離不開編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批評和提攜?,F(xiàn)在,我已經(jīng)越來越感覺到有一種巨大的困難在和我以及散文詩抗爭,退或者進?我無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抑或某種方向的暗示。在這樣的時刻,我只能把最古老的中國漢字,通過散文詩這種表現(xiàn)形式,讓生命有一個酣暢淋漓抒發(fā)的空間。
我知道彎腰不一定能拾到麥穗,美好的果實不是舉手可得的,但面對金錢與蠻橫、虛偽與欺騙,我還是要固守文學,同守一種善良、堅貞和永恒。因此,我總生活在一種掙扎、憂郁抑或興奮的焦慮之中,我一遍遍地重復“只要勤奮耕耘,就會有收獲”,一次次地寬容身邊的事物、手上的紋路,一句一句地剖析心靈深處糾纏不清的散文詩情結(jié),而每每此時,我小小的頭顱內(nèi)便有一種偉大的激情和飛瀑的力量。
散文詩使我的身心疲憊不堪,卻使我的生命有了更高的飛翔。我始終保持著最初的那一份詩心,面對生活和文字,面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我想,作為散文詩作者,不要因為散文詩難出大手筆而自卑,更不能投機取巧,自大地認為自己可以生產(chǎn)出里程碑式的作品。從事散文詩創(chuàng)作是應(yīng)該擁有這種志向和使命,但是,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默默地耕耘、探索。至于自己是否能創(chuàng)作出讓文壇震撼的散文詩作品,還是用一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去實現(xiàn)吧。
中國當代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與體裁的獨立性追求、探索、實踐,比其他的文學體裁的寫作更具備歷史與現(xiàn)實的實踐意義。也許多年之后,當代中周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實踐,不僅僅對于中國文學史,同時對于世界文學史都將具有一種開拓、奠定新的文學體裁的歷史性意義。那么,這不是一種新的文學運動又是什么呢?我相信,散文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創(chuàng)作實踐,一定將會被未來的文學歷史所傳承,其所擁有的人類審美的拓荒性意義,具備了無限的歷史發(fā)展的可能性。
興衰有序。各領(lǐng)風騷。在這個喧嘩與騷動的時代,我在文學之路上跌跌撞撞十幾年,這與心與身為伍的營生,是為活著而思想,還是為思想而活著。在這個時刻,只能把定自我,善守純真和內(nèi)心永駐的那一片散文詩天空,這是我對自己的堅信,也是對散文詩今天的堅持和明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