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蘭
高中英語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語教師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滲透思想情感教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使英語教學回歸“生本教育”的軌道。新課程突破傳統(tǒng),立足于學生生活,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和激發(fā)心智潛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和運用能力。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新理念難以實施的困惑。面對教材的繁、難、雜,信息容量大,單元內容專業(yè)性強以及農(nóng)村中學欠缺現(xiàn)代信息手段等難題,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番探索和思考。
一、搞好高中起始階段英語教學
高中英語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提升聽、說、讀、寫諸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這體現(xiàn)了不是以知識為本,而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
高中英語新課程從高一開始就有學生沒接觸過的大量詞匯和內容,教師若采用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教法,就會給學生當頭一棒,使部分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這就要求在對高一學生實施新課程教學時,適當降低起點,減小坡度,先從分析文章結構、語段及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入手,構建語言內容基本圖式,進而深度分析文章內容和語言特點,盡量放慢速度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心智潛能。
要搞好高中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有效提高學習成績,教師還須準確、全面地把握新教材,精選課文精彩語段,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研讀。對于重點課文,教師應從文本閱讀、語法與詞匯、完形填空、書面表達和聽力這五個維度進行深讀的綜合學習,力求讀通讀透,使學習內容真正轉化為學生可回憶可運用的語料。當然如此施教,常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英語教師既要貫徹新理念,又要有效提高成績,摒棄功利思想,牢記學生的發(fā)展才是根本,用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強化自我修煉和教學藝術。
二、正確處理教材
新課標理念下,學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動受體,而是對教材進行能動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的主體;教材不再是對教育經(jīng)驗的完美呈現(xiàn),而強調使用教材時更加注重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給學生“我要學”的主體意識的萌發(fā)留足空間,變教材為“學材”。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情,對教材進行適當取舍。有些內容,教材雖未作要求,但根據(jù)學生實際可作必要補充。我校英語備課組把《英語周報》作為補充教材來使用,因其內容新穎,形式活潑,體裁廣泛,可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教育專家夏谷鳴先生曾說過:“應對教材進行深刻反思,教科書只是教材的一部分;如果一個老師把一本教科書從頭到尾教下來,什么東西也沒有落下是誤人子弟?!边@種觀點不無道理。
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筆者認為,在高一階段應注重夯實英語基礎知識,切實做好初高中階段英語知識的銜接,努力使學生牢固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到了高二,就應較多地補充學習材料,適當加大閱讀量,以擴大知識面,盡可能多的積累英語詞匯和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在高三復習階段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并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為高考復習打好基礎。
三、追求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程的實施,確實給英語課堂帶來了生機。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正體現(xiàn)了生本教育的新理念。這樣的英語課堂打破了以往注重知識傳授的模式,強調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擠壓了學生獨立親心體驗文本的時間、減少了教學信息量。許多課堂似乎很熱鬧,但學生所獲并不多,常被老師精心安排的教學程序牽著走。其實本質還是在理念上缺乏生本思想。為了追求課堂形式的完美和氣氛的熱烈,而犧牲了學生的親心體驗,反而得不償失。何況參與問答的只是少數(shù)較優(yōu)秀的學生,并未面向全體,這種課堂的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足見,引導學生多讀、深讀課文,親心體味文本,是無論何種模式的課堂都應積極追求的。
四、采用恰當?shù)慕谭?/p>
面對新課程,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教法,都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任務教學法是目前較流行的教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這種教法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關注教法向關注學法的轉變,注重語言本身向注重語言習得的轉變,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法在母語與外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更好地挖掘英語學習的潛力。這種教學要靠英語教師根據(jù)當?shù)睾蛯W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加以實施。
當然,教無定法,還應博采眾家之長,根據(jù)實際吸收各種教學法,適當揚棄,取其合理面為我所用。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使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錘煉和提升。筆者發(fā)現(xiàn)本校學生英語作文中很多句子不管語法,可讀性很差,這是一段時間以來淡化語法的傾向所致。足見,一味“淡化語法”的做法不可取。教法上“授漁”總勝于“授魚”,但更多實情是,不妨先授之于“魚”,后授之于“漁”,更見實效。教給學生以死的知識和教給學生以活的方法,兩者并重才是明智的選擇。
新課標的實施已拉開了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的序幕,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理論,吸收新理念,實踐新課標,才能趕上時代潮流,使英語教學卓有成效。以上是本人在任教兩輪新課程后的一些拙見,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