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妮
戰(zhàn)勝英國大米
英國食物的種類簡陋至極,土豆和番茄輪番著煎炸炒燉蒸。我把Tesco轉(zhuǎn)了個遍,也只買到了芹菜、玉米、洋蔥、生菜和在英國萬能的土豆番茄。而調(diào)料則比較奇葩,除了比較正常的鹽和糖,還有黑胡椒粉、白胡椒粉和一些五顏六色我叫不出名字不過聞起來就想吐的黑暗調(diào)料,所以我只在超市買了油鹽糖,剩下的跑到萬能的亞洲超市去買。
由于中國和印度留學生的大規(guī)模入侵,亞洲超市在英國的每一個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如火如荼地開張了,超市的規(guī)模雖然只能趕上國內(nèi)的“小賣部”,但這里幾乎有我們能在中國買到的一切食物,相應地,價錢也相當于國內(nèi)的10至20倍不等。初來乍到,我只簡單地買了醬油、醋、咖喱,預備著先把頭幾頓的伙食對付過去,之后再慢慢添置,準備付款時看到了我在國內(nèi)每天都喝的芝麻糊,于是又順上一袋,結(jié)果僅這么幾樣,就花了我近20磅!一算匯率,東西貴得讓人灰心,于是做飯似乎也沒了興致。
不過回到家,把冰箱填滿后,廚房的樂趣瞬間重燃。我的主食是在Tesco里買的英國大米,40p(便士)一小袋,亞洲超市里有賣中國東北大米,15磅一小袋。土豪們自然都去買中國大米,再不濟的也去買五六磅一小袋的泰國米,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反映說英國大米實在無法下咽。本著一切算匯率的原則,我毅然決然地投入到英國大米的懷抱,信誓旦旦地說我不挑食,一定能夠戰(zhàn)勝它,嘗過了第一頓后,平心而論,它并沒有大家說得那么黑暗,還是可以吃的,雖然沒什么米香,也比較糙,但填飽肚子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比較簡單的。
慢慢地,英國的生活熟悉了起來,做飯,也成了我生活中除學習之外的很大一部分。通過一段時間的對比和評估,我開始對各個超市的食品質(zhì)量和價格有了直觀的感受和選擇,比如iceland的雞蛋和牛奶是同等價錢中分量最多的,所有冷凍食品都要在這里買,種類最全而且生產(chǎn)日期比較近,我常常會買一些冷凍的玉米粒、豌豆粒和豆角粒,回到家把它們用水煮一下混到一起,再加上幾片培根和新鮮生菜或者胡蘿卜絲,把冷藏好的剩飯兌到里面一起炒,再滴上幾滴醬油和海鮮汁,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什錦炒飯,如果上面再蓋上一個煎得金黃的雞蛋,一整天的生活便如同家宴般美好,而這種炒飯省時健康又美味,是我在忙碌時經(jīng)常烹飪的食物。
后來,我還在iceland買了冷凍的鱈魚和蝦,加上一些海帶絲,做海鮮炒飯,就變成了另一種風味,海鮮的香味在老遠就能聞到。而果醬蜂蜜水果之類我會去M&S買,這里的食品質(zhì)量最好,相當于超市界的蘭博基尼,當然,價格也貴得作死,但吃到拌出來的完美的水果沙拉后,我對于“好貨不便宜”的理論不能同意更多。
東北四大燉
時間長了,冰箱里的食材越來越豐富,調(diào)料柜里的調(diào)料也備得齊全,我開始做一些獨立的家常菜,而不再跟米飯混到一起。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姑娘,若不會做東北四大燉,可怎么好意思在英國下廚房?話說這東北四大燉——豬肉燉粉條、酸菜燉排骨、小雞燉蘑菇、江魚燉茄子——以相貌粗獷豪邁、香味源遠流長為特征,自從被本山大叔好好地宣傳了一番之后,就紅遍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能夠自成一菜系,在咕嘟咕嘟的大鍋里燉著,誘惑著人們的味蕾。
四大燉中,我第一個做的,是豬肉燉粉條。條件所限,英國很難買到五花肉,超市里的pork,都是切成一塊一塊的精瘦肉,而豬肉燉粉條則要有肥有瘦的五花肉才好,出了油,和粉條燉在一起才更香。不過瘦肉也是肉,身在海外不會計較很多,又本著這樣的原則去亞洲超市買了不正宗的乳白色的寬粉,因為那種透明的紅薯粉實在太貴,我站在貨架前猶豫了一下終究沒舍得買。若說英國的肉有什么好處,則是所有超市里的東西都不用洗,買回家直接可以吃;若說英國的肉有什么不好,則是所有動物都是被電死后再切肉,而不是像中國那樣,先放血再切肉,所以,當我把沒洗的豬肉塊扔到油鍋里炒的時候,血水出得越來越多,最后原本的炒肉變成了血水煮肉,實在是太失算了,于是只能另起一個煮鍋,先倒掉兩遍血水,又把豬肉塊撈出來,重新下鍋炒了一下,至表面金黃,第一步就算完成!
之后的步驟著實很簡單:兌上蔥姜蒜末,加生抽老抽耗油,加水悶上,在豬肉八分熟的時候,加粉條進去燉,但我似玩笑般打開冰箱見里面還有胡蘿卜和大白菜,于是又把這兩樣切成片扔進去一塊燉,然后想了想,又扔進幾根干辣椒,到最后熟了才撒鹽出鍋。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粉條燉的時間太長,已經(jīng)燉爛了,很難用筷子夾起來,不過整鍋菜的味道是一點都不差,四個人吃得干干凈凈,后來我才反應過來,那可是十幾磅重的豬肉啊!
第二次的東北燉,是小雞燉蘑菇。英國沒有中國東北地道的榛蘑,只有圓圓白白一小朵那樣的蘑菇,于是只能代替一下;第二點是,買了雞要自己剁!剁雞的過程可以拍成一部電影,實在是九曲連環(huán)蕩氣回腸,作為一個女人,頭一次干這么“爺們兒”的事情,我想不僅當時的聲音傳到了月亮上,廚房也被我剁得血肉橫飛,簡直是兇殺案的拋尸現(xiàn)場,幸虧最后燉出來的味道一流贊,才讓我在飯后收拾廚房時還能保持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情。第三道東北燉——燉排骨,簡直鮮美得讓人想把鍋喝下去,腦海中瞬間出現(xiàn)的場景竟然是《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和任盈盈隱居的竹林!為了應景,我又切了幾根青筍,調(diào)了一羹鮮汁,與蒜蓉和白蘿卜丁拌在一起作為佐菜,色香味俱全,于是我自封為“流落海外的東北小當家”。
準備做燉魚的時候,我是比較抵觸的。因為本身媽媽不太會做魚,所以我也沒學到做魚的方法,唯一會的一道魚菜,還是我自創(chuàng)的糖醋鱈魚塊:煎魚我會,燉魚就有些難為我了,干脆買了所有食材,照著菜譜一步一步來,還自作主張地放了亞洲超市賣的貴得作死的豆腐,最后出鍋時,除了顏色有些重,味道竟也如家鄉(xiāng)燉菜那般好。
在東北四大燉成功之后,我的廚藝聲名遠揚,在周圍的中國留學生圈子中刮起了一陣小旋風,他們說像我這樣既會寫論文又做得一手好菜的女生實在很少,大多數(shù)小伙伴不過是買Pizza和Pasty果腹。漸漸地,上門蹭吃蹭喝的越來越多,要求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而我正在愁苦沒有人與我分享每天孤獨的時光,于是,駐扎在英國的東北飯館就在我家廚房里開張了!
它是留學生活的潤滑劑,它是留學生活的集結(jié)號
家常菜吃多了,我便開始在周末嘗試做最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餃子。包餃子是個實實在在的體力活,買菜和面剁餡包餃子煮餃子,一個人真心做不完。小伙伴們體諒我,把戰(zhàn)場搬到了一個有著更大廚房的同學的家,告訴我只負責拌餡和包餃子就可以,其余的他們搞定。那天我們包兩種餡:豬肉白菜芹菜和韭菜雞蛋蝦仁。這兩種餡都不算難,剁好的餡料加鹽、鮮味醬油、玉米油、香油、蔥姜蒜、我還特意各加了半塊濃湯寶進去,于是味道十里飄香,甚至等不及包好就想吃了。面粉里面,我們還加了玉米粉和超市里賣的曬干磨碎的蔬菜片,于是搟出來的餃子皮就變得黃黃白白,還點綴著幾粒黑色的綠色的干菜葉,如海灘上斑斕的鵝卵石般美麗。我們四個小伙伴包了七八種形狀各異的餃子,有煮餃蒸餃煎餃,蘸著醬油、醋、辣椒油、芝麻油,品嘗著自己做出的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中國情,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p>
隨著廚藝的精進,我也開始邀請自己的外國朋友們來嘗嘗我的手藝。我做過迷迭香和黑胡椒味的烤雞,熬過味道鮮美的鴨架湯,甚至自己在家攤煎餅,刷上燒烤味的肉醬和辣椒醬,味道一點都不比國內(nèi)的煎餅鋪子差。一次,我的日本朋友藤原君來家里吃飯,我考慮到日本人口味輕,于是做了海鮮烏冬面,又涼拌了幾個小菜,燒制了紅酒雞翅,倒也擺了滿滿一大桌。其中有一道菜,是菠菜、粉絲、芹菜丁和花生粒加醬油、醋、香油、糖一起拌成的,為了增加香味,我還撒上了一把白芝麻,讓它看起來像是綠色的富士山上點綴了紅色、青色和白色的花朵,味道酸甜可口,比連鎖品牌李先生牛肉面里的涼菜還好吃。
藤原君夾起了一筷子粉絲,看了一下,突然把筷子放下站起來向我鞠了個躬,把我嚇得夠嗆,以為自己哪里做錯了,于是也連忙站起來回了個禮。藤原君虔誠地對我說:“謝謝用這樣好的食物招待我,這個鯊魚的翅膀非常貴,下次請不要再買了……”我愣了好久才反應過來,于是哈哈大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他把粉絲當成了魚翅!
英國畢竟材料有限,要想完全做成家的味道,還是十分困難的。我在家的時候,媽媽為了幫我保養(yǎng)皮膚,每天都給我蒸豬蹄和雞爪吃,這東西不會發(fā)胖,又有充足的膠原蛋白。但英國人是不吃這些東西的,所以哪里都買不到,來英國大半年,對媽媽做的鹵豬蹄十分想念。偶然有一天,我從河邊實習回來,路過肉鋪,正好他們剛剛殺過豬,有四只豬蹄,于是就被我用僅僅1磅的價格如獲至寶地抱回了家?;丶液笃炔患按責ッ?,發(fā)現(xiàn)不管用,又出門去買打火機,一手豬蹄一手打火機地燒豬毛,好半天才弄好。于是趕緊重新備水,在豬蹄上劃了幾個口,加了十三香粉、桂皮、干辣椒、鹽、老抽、糖、兩塊豆腐乳、想了想,又切了一個青椒,撒了一把孜然芝麻,把這些一股腦扔進鍋里煮,兩個小時過后,一股噴香撲鼻而來,我忙不迭地盛出來,又把豬蹄遍身抹了一遍腐乳汁,這才咬下第一口。家鄉(xiāng)的味道瞬間充盈了我的胃我的心,眼淚霎時噴涌而出——我太牛了!
忙碌的留學生活,其實并沒有很多空閑時間留下來供我們增進廚藝,大多數(shù)時間,無非是幾樣菜隨便混搭,扔進鍋里炒一炒就下肚,掛在心上的,始終是那些艱難的論文和考試。但做飯這件事,已經(jīng)不僅僅是填飽肚子這么簡單,它是我們留學生活中的潤滑劑,正因有它,有那些成功的美味佳肴、那些失敗的黑暗料理,我們孤獨的生活才能順利地運轉(zhuǎn)下去,每一天,才不會因為一個人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落差而生銹停滯。
于我來講,我的東北飯館,是我成就感的集結(jié)號,是留學生們相聚的家,是原在大洋彼岸的父母的那一句“放心”和“驕傲”。如果我是孫猴子,那么廚房就是我的花果山水簾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舌尖美味,我起碼能變出72種!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