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壽
【摘要】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它不僅是關于語言和文字,還關系到人文哲學和歷史道德等多方面。因此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與其他學科相比就要講究藝術性和針對性,這樣可以鼓勵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自覺地去學習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以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而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的提問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更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準則;有效性
提問在語文教學中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課文內容,對學生采取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要掌握的知識要點,讓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答案。提問一般有三個步驟,首先是教師設計問題,其次是對學生發(fā)問,最后根據學生的反應進行總結和評價。提問人人都會,但要做到有效性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 課程提問的有效性原則
提問的有效性指的是提出的問題在教學中具有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這樣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興趣,能積極地去尋找答案。相反,一些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提問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有效性提問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堅持“不憤不啟”的原則
這是指提問題的時間要恰當,要在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對課文內容感興趣,對一些問題想知道答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這個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可以使學生具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二)提問具有清晰的思路。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設計,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問題就像謎語,不能太直白,所有人一次就猜中了,學生就會覺得無趣。但也不能太難,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反復思考也得不出答案,也會失去思考的興趣。
(三)提出的問題要面向所有的學生
因為初中生畢竟閱歷少,見識不多,一些問題要具有普遍性,目標是引起所有學生進行思考。不能提一些只有少數人才感興趣的問題,這樣不僅違背教學目標,也會使大多數失去了學習興趣。
(四)及時給予評價
課堂提問的目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出的問題經過學生思考得出答案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鼓勵思考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對于那些沒能找出答案的學生還具有啟發(fā)意義,他們在后面的課堂提問中就會采取正確的方式了。
二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設計,因為初中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這些特征,提問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通過提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問題一般具有三種類型,判斷型、說明型和論證型。判斷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回答“是什么”,側重點是為了考察學生的記憶力和認知力;說明型主要是讓學生回答“怎么樣”,側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論證型問題是要求學生回答“為什么”,考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課堂提問一定要達到這幾個目標,才是學習的要點。
(二)提問要有預見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根據全班同學的能力,能預測到學生會出現哪幾種答案,然后根據這些將要出現的答案來考慮用什么方式去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因此設計問題要根據學生的能力范圍,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
(三)提問要看準時機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不憤不啟”,提問要在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之后,對課文內容了解一些的情況下進行,太早提問,學生還對課文內容一無所知,等學生都理解才提問就失去提問功效了。
(四)提問要有遞進性和提示性
對于初中語文中的一些文學作品,在學生了解大致情況之后,要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來找出人物特征。這時的提問就要具有遞進性,由淺及深,從易到難,體現教學思路和學生的認知線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于相對有些難度的問題,教師要做適當的提示,例如對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及習慣,學生是無法思考出來的,需要教師及時提示。
三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提問有效性,必須從了解學生、科學設計提問以及提問的方式幾方面下功夫。
(一)要充分了解學生
課堂提問要面向所有學生,教師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提問時要針對所有學生,不能在最好的和最差的中間反復挑選,這樣只能刺激一部分人努力學習,那些“漏網之魚”就會抓住教師的習慣放松學習。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提問,例如對于內向的學生就要提一些“說明型”的問題來鍛煉他的膽量;對于好偷懶的學生要向他提“論證型”的問題,迫使他去思考。
(二)科學設計問題
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對于問題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對于那些具有含義深遠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比如在《皇帝的新裝》中,大家都知道那個皇帝什么都沒穿,為了表示自己不愚蠢才違心地不說出來。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皇帝游行回來后,對于小男孩的話會怎么想?”然后再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種為了害怕別人說我們愚蠢而違心地人云亦云,卻不敢說出真相的事情呢?”其實這種情況很多,比如看一本多數人都說好的電影或者書,還有對于一些流行的東西自己并不知道美在何處,因為多數人這樣,所以也跟著這樣了。
(三)講究提問的方式
提問有直問和曲問兩種,直問是直接提問,而曲問是采取迂回的方式發(fā)問。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曲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愚公移山》中,有經驗的教師就采取曲問的方式問學生:“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而助之,這個遺男多大了?”學生看了注解回答“有七八歲?!薄澳阍趺粗赖摹薄耙驗辇Z是換牙的意思,換牙都是這個年紀?!薄八@么小就去幫助愚公,他爸爸同意嗎?”“他沒有爸爸了。”“你怎么知道的?”“因為他是孀妻之子,孀是寡婦?!?/p>
這樣的提問不僅有趣,還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這就是提問的技巧產生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杜思宇.發(fā)揮課堂提問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下).2011(03)
[2]鄧建中.課堂提問的原則和技巧[J].教育革新.2006(03)
[3]趙立銘.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技巧[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