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衛(wèi)東等
摘要以灰色系統(tǒng)理論為依據,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對2年(2004年10月~2006年5月)云南省纖維亞麻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參試品種的單莖產量與7個農藝性狀進行分析。研究表明,主要農藝性狀生育期、初花期、株高、工藝長度、莖粗、分枝數、出麻率對產量影響,關聯度大小順序為莖粗>初花期>生育期>工藝長度>株高>出麻率>分枝數。
關鍵詞纖維亞麻品種;產量性狀;灰色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S5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14-04218-02
Analysis of Grey Related Degree among the Yield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iber Flax
WAN Weidong, ZENG Lin et al(Longya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The grey related degree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m yield and seven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wo years(from octoober,2004 to May,2006) fiber flax varieties in regional test in Baoshan of Yunnan. The results slowed that the yield order influenced by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is stem diameter>first florescence>growth period>technology length>plant height>flax index>branch.
Key wordsFiber flax varieties; Yield character; Grey related degree
近年來,農作物產量相關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及灰色局勢決策在農作物新品種評價中的應用,國內有不少文獻報道。李樹君等利用實例分析了甘薯品種的選擇,給出了基于灰色關聯度的農作物品種評價模型[1]。許多專家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水稻[2]、玉米[3-5]、小麥[6]進行研究報道。云南省的杜剛等對亞麻主要性狀與原莖產量的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結果是:在亞麻品種選育過程中應側重對株高、工藝長度長、單株莖重等主要性狀的研究[7]。這些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但是,利用灰色關聯法對纖維亞麻單莖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關聯度進行分析的報道比較少。為此,筆者運用灰色關聯法探討單莖產量與生育期、初花期、株高、工藝長度、莖粗、花序分枝數、出麻率的相關性,旨在為纖維亞麻品種的選育和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及主要性狀數據采用2004年10月~2006年5月云南省纖維亞麻品種區(qū)域試驗保山試點總結(匯總),具體見表1。
(1)經過2年云南省纖維亞麻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的灰色關聯度分析,主要農藝性狀對單莖產量的影響順序為莖粗>初花期>生育期>工藝長度>株高>出麻率>分枝數。
(2)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計算簡單、實用,該方法在纖維亞麻的多性狀中,對某一因素與其他性狀相關性的綜合評價,有較強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并且能找出各性狀對單莖產量貢獻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為選育品種指明方向資料和指導大面積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3)莖粗對單莖產量影響巨大,試驗資料中莖粗1.9~2.6 mm,其次是初花期、生育期、工藝長度等。據1992年國家頒布纖維亞麻原莖一級標準:工藝長度≥700 mm、莖粗1.0~1.5 mm。1987年萬經中等研究原莖工藝長度、莖粗與含麻率的關系,發(fā)現莖粗在1.0~2.5 mm時,隨著莖粗變細,含麻率提高,莖粗在1.0~1.5 mm時,含麻率最高,達26.76%[9]。因此,從品種選育和栽培措施考慮,選育大粗莖品種和延長初花期、生育期已無實際意義,特別是延長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