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華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2-042-01
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我們要積極開發(fā)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每次音樂教學的實踐,抓好這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基礎工程,培養(yǎng)出無愧于時代的跨世紀人才,使中國立于世界強國之列,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音樂教育的責任,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一、以音樂陶冶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是,通過音樂的美來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決非是空洞的政治說教,更不是生吞活剝式的灌輸。應更新過去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音樂課的錯誤觀念。
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淵源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如何根據(jù)我國國情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能力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及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教學中選擇音樂作品更要有針對性。一方面選擇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同時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能培養(yǎng)學生美感的優(yōu)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師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內(nèi)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nèi)容及藝術形象。才能使以音樂之美來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
二、寓愛國主義教育于音樂的美感教育之中
愛國主義思想體現(xiàn)于音樂教學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有組織有約束的灌輸。音樂教育的性質(zhì)不同政治報告、哲學論文的演講,也不同于有目的有意義的政治教育活動。這是因為上述內(nèi)容雖然使學生受到思想的、知識的、道德的各方面的教育,但音樂進行教育的形式卻是具體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并能達到靈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悅,美感的享受?!洞航ㄔ乱埂肥俏覈鴥?yōu)秀的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傳統(tǒng)樂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瑰室。這首樂曲在國內(nèi)外樂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這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會實現(xiàn)給我們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會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月光透過層層白云,映入江面,遠處漁舟在江面蕩漾?;ㄓ霸趦砂遁p輕地搖曳,那優(yōu)美、深沉的旋律描繪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師充分的揭示,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極快進入到“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的靜謐、清澈的月夜意境中。樂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聲,“蓬蓬遠春”之聲,“悠悠花香”之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的文化歷史,民族音樂的偉大。中華民族不愧為是一歷史文明古國,并且在同學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中華的種子,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