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熒
轟轟烈烈的課堂改革在學校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激趣、互助、達成”的課堂模式是以“激趣”為前提,“互助”為手段,“達成”為目標的,簡單來說就是“小組合作”的另一種衍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之后,我發(fā)現小組合作有它的利弊。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于是,“小組合作”便走進了課堂,合作交流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的特色,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時空,學生通過小組互助,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培養(yǎng)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然而在這熱鬧的場面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經常性的現象:比如,有的小組只是組內最優(yōu)秀的人在發(fā)言,其他學生當聽眾,根本沒有討論的熱情;有的小組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同時,注意力還放在其他的地方,或是一支筆,或是一本書,那種隨意與放任暴露無遺;有的對問題還一知半解,為了趕時間,教師便速速“收兵”,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還有的干脆利用這個機會悄悄地說笑……這些現象表明,有的小組合作成了走過場,沒能發(fā)揮群體的力量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當然需要學生“動”,但應記住,動是手段,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入思考、進入研究,達到對知識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當今課堂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要使這一形式真正發(fā)揮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選擇性地開展小組活動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選擇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較簡單的學習內容,盡量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其次,對于語文學科應該注意就文章類型而定,文言文、小說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而辭藻優(yōu)美的散文和古詩除相關字詞外最好進行全班教學。
二、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1)合作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2)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3)小組成員男女生可以互換或流動,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
三、制定明確有序的合作規(guī)則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時也考驗一位教師控制課堂秩序的能力,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規(guī)則,并通過反復訓練使之形成習慣。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明確分工和職責,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一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二是要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要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