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素 鄭立新
2013年3月22日,上海港長江五號溝地區(qū)。
一位中年男人手持對講機喊話:“是否具備吊裝條件,請回話……”
他叫陳清瑜,是一名來自黔江區(qū)的農民工黨員。
得益于黔江富民公司創(chuàng)新“四三”——三建、三管、三幫、三帶——流動黨建工作法,陳清瑜在他鄉(xiāng)也找到了“家”的感覺。
建家
滾滾黃浦江上,巨輪如梭。
陳清瑜走進船艙扛起兩麻袋食鹽,他的肩膀早已酸腫,手指也磨出了血泡。
陳清瑜曾經是黔江區(qū)石家河鄉(xiāng)的農技員,高中文化。
1988年,國務院組織實施了華東經濟扶貧項目,黔江成立了富民勞務開發(fā)公司,開始向上海港輸送大批碼頭裝卸輪換工。
陳清瑜便到上海港當了一名裝卸工。
然而,“上海灘”不好“混”。
一到上海,陳清瑜便遇到了暴力一幕。
“打的就是你?!睅讉€彪形大漢,把一名黔江籍裝卸工打倒在地。
看著同鄉(xiāng)被欺負,陳清瑜攥緊了拳頭。
“你們怎能欺負一個外鄉(xiāng)人?”未等陳清瑜說話,黨員孫華生就已經沖上前去。
“你以為你是誰?”幾個上海工人哂笑。
“我是共產黨員?!睂O華生說。
“你有組織嗎?”幾個上海工人隨之大笑。
這話,深深刺痛了孫華生。1993年,黔江在上海港碼頭的工人已有100余人,流動黨員有7人,黨支部由港務公司臨時管理。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異,對工人的管理遇到了“水土不服”。
就在罷工事件多次發(fā)生后,一場討論在上海港務集團展開。
“你們黔江的工人怎么老鬧事?”
“矛盾沖突的背后,是管理體制存在問題?!?/p>
“讓黔江的工人自我管理,同時建立黨支部,如何?”
最后,經閉門磋商決定:富民公司將裝卸輪換工改成承包工,實行自我管理,同時在富民公司成立流動黨支部。
2001年12月,經中共重慶市黔江區(qū)直機關工委批準,中共重慶市黔江區(qū)富民勞務開發(fā)公司黨總支成立,并實行“三建”——勞務隊上建支部、八條標準建隊伍、“三位一體”建機制。
隨即,九個黨支部在勞務承包隊上成立,接受重慶市黔江區(qū)委和上海國際港務集團黨委的雙重領導、雙重管理。
與此同時,黔江富民公司黨總支與流動黨員原籍所在鄉(xiāng)鎮(zhèn)黨委簽訂托管協議,實行雙向管理制度。
“富民公司黨總支的成立,讓飄泊在上海的黔江籍流動黨員有了陣地,也讓普通工人有了‘代言人?!鼻瓍^(qū)直機關工委書記朱永均說。
不僅要建好隊伍,公司黨總支還有更大的抱負。
“我們一要關心在滬務工的黔江工人的生活,二要促進上海工人和黔江工人的關系。”公司黨總支書記朱家美說。
“三管”
2010年3月12日凌晨3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
朱家美抓起電話。
“喂,朱書記,我幺兒在醫(yī)院病危,急需一萬元!”焦輝學急迫的聲音傳來。
“你別急,我來給你想辦法!”朱家美安慰道。
焦輝學,黔江區(qū)沙壩鄉(xiāng)人,是上港集團龍吳分公司重慶承包隊的農民工。
天剛亮,朱家美顧不上吃早飯,和黨總支副書記孫華安一起,找到上港集團黨委書記孫良干。
聽此情況后,孫良干當即協調解決了6000元困難救助金。
緊接著,朱家美發(fā)動上港集團黨委、工會組織和所有承包隊的黨員職工捐助愛心款兩萬余元,為焦輝學的孩子解了危。
這樣的故事,在上海港持續(xù)上演。
2012年6月4日,農民工徐鄰兵老家房子遭遇火災,公司黨總支為其積極奔走,解決困難救助金1.8萬元,公司黨總支組織員工捐款8000余元。
“流動黨組織溫暖了我一個普通農民工的心吶。”徐鄰兵老淚縱橫。
富民公司黨總支還把每年的8月15日定為獻愛心活動日,組織黨員職工捐款,為每個困難農民工家庭給予補助。
“管好黨員的生活只是管理服務的冰山一角。”孫華安說,我們對流動黨員實行“三管”政策:一是管思想,向流動黨支部派駐黨建指導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管生產,把黨員明確為生產監(jiān)督員,發(fā)揮黨員中堅作用;三是管生活,多途徑解決其待遇、安居等方面的問題。
有了這“三管”,九個黨支部煥發(fā)出了活力。
“三幫”
在上海工作20年,陳清瑜總覺得還未完全融入上海。
“老了之后,我們該如何是好?”陳清瑜的憂慮,源于對自己的養(yǎng)老擔憂。
此時,在滬務工的黔江工人都只辦理了外來從業(yè)人員綜合保險。
“這種保險保障有限?!标惽彖ふf,保額低,而且只有一次性養(yǎng)老補助,沒有養(yǎng)老金。
為幫助工人完全融入上海,公司黨總支適時開展“三幫”——幫實現融入、幫素質提升、幫維權解困。
解決工人的社保問題成為一大重點。
經過多輪磋商,黨總支最終促成了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各港務公司率先為黔江農民工繳納安置基金和購買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一金三險”,將公司所有農民工的綜合保險全部轉為社會保險。
真正被當做“自家人”后,富民公司黨總支開始實施“三帶”策略——帶頭樹好形象、帶頭增收致富、帶頭服務家鄉(xiāng),讓流動黨員積極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比如,為撲救“長征”號客輪火災,在上海港務局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隊務工的冉隆澤壯烈犧牲,被上海市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并追認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
在黨總支引導下,各支部組織黨員參加上海市轄區(qū)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如為附近的上海工友收糧搶種,為附近的學校清理污溝水渠,為貧困工友捐款捐物。
現在,富民公司已先后有30多名務工人員分別榮獲國家、市、區(qū)及上海港務集團的表彰獎勵,精心打造的“黔龍海運”成為著名勞務品牌。
富民公司的流動黨旗,在異鄉(xiāng)煥發(fā)出了別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