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摘要:將莫爾條紋這種光學現(xiàn)象與動畫藝術相結合,形成了—種全新的莫爾動畫藝術,使單張圖畫從靜態(tài)轉變?yōu)檫B貫流暢的動態(tài)成為可能。作為—種藝術形式和—種新型的傳達信息的方式,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中的開發(fā)和應用卻并不多見,文章指出了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局限性提出了調整和轉化方案,從而為莫爾動畫在不同存在和傳播環(huán)境下的運用打開了一條出路。
關鍵詞:莫爾動畫 光柵 觀者
從攝影的發(fā)端到攝像的成熟再到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興起,人們的觀看行為越來越受到視覺技術的影響。莫爾條紋作為—種光學現(xiàn)象,除了能給人們展示瞬息萬變的視覺效果外還提供了一種動畫展現(xiàn)的新方式,在此暫且把這種基于光柵之間的位移所形成的莫爾條紋變幻稱作“莫爾動畫”。雖然這種“動畫”的呈現(xiàn)只是簡單脈絡、紋樣的變化,而且這種動態(tài)的呈現(xiàn)還是虛擬的、不真實的,但悖謬的是,這種錯覺的感知越是真實,人們對這種虛擬呈現(xiàn)的興趣也就越大。
一、莫爾條紋與黑白光柵的釋義
莫爾(Moire)源于法語,意思是疊紋或云紋的、波紋的,它是由兩個或多個重復性的具有相同頻率和空間周期性結構的族群相互疊合所形成的光學現(xiàn)象。生活中能形成莫爾條紋的現(xiàn)象有很多,比如兩層紗窗、蚊帳或薄絲綢疊合在一起都會出現(xiàn)的明暗相間、紋絡各異的莫爾條紋。隨著各個族群之間相對位置和角度的變化,所形成的莫爾條紋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也會發(fā)生改變(如圖1)。
光柵一般是由很多規(guī)則排列、間距相等的的明暗線紋所構成,“按線紋的形式,光柵可分為線間光柵(黑白光柵、幅值光柵)和線槽光柵(閃耀光柵、相位光柵)兩種,每種又有透射和反射的之分”。黑白光柵主要是由一系列的透光帶和不透光帶所構成,這種形式的光柵如果與合成的關鍵幀圖形發(fā)生相對位移便會呈現(xiàn)出莫爾動畫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莫爾動畫的效果和從不同角度觀看能切換不同動作的畫面效果,這兩種技術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雖然兩者都是利用光柵達到了單一圖像的動態(tài)變化,但可變幻動作的視圖主要利用的是柱面型的線槽光柵,而呈現(xiàn)莫爾動畫效果的黑白光柵是線間光柵的一種形式。從嚴格意義上說,由黑白光柵與關鍵幀圖形所形成的莫爾變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動畫”,其連貫性和流暢度要遠遠大于簡單幾個畫面動作的切換。
二、莫爾動畫的原理及其構成
如圖2,水平推動圖畫右邊垂直排列的黑白光柵,光柵覆蓋左側由關鍵幀合成的圖畫時,交織區(qū)域便會呈現(xiàn)出—只動物在不斷奔跑的動畫。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原理和動畫、電影的早期發(fā)展一樣,都是利用了人眼的視覺暫留特性才使靜態(tài)的圖像呈現(xiàn)出了動態(tài)的效果;從光學的角度來說,其形成原理有不同的解釋,“—種是基于遮光陰影原理,—種是基于衍射干涉原理”。56無論基于何種原理,條狀規(guī)則構圖的關鍵幀圖形與黑白光柵產生的互動都與莫爾條紋的變幻無異。黑白光柵相當于所有幀的一個共有部分,它的移動填充了關鍵幀圖形中每幀動畫的大部分內容,并使前一幀的圖畫迅速消失讓位于下一幀圖畫。由于每幀對應一個光柵的間距,因此,當光柵每移動一個單位時,下一幀的圖像便迅速出現(xiàn)取而代之,這樣就使我們能在一張做連貫動作的圖片上看到莫爾動畫的效果。
若實現(xiàn)這種效果,首先要把視頻形式的動畫分解成若干個單位幀,分解的幀數(shù)越多,莫爾動畫就越流暢。為了讓動畫的展現(xiàn)更加連貫,可在最后一幀后再排上第一幀,這樣就能用有限的幀數(shù)表現(xiàn)無限的循環(huán)。然后把所有的幀數(shù)都疊合在一起單獨處理每一幀,當光柵覆蓋在第一幀上時,把第一幀與光柵重疊的部分全部刪除,同理處理剩余的所有幀。最后再把所有幀都放在一個圖層上,會形成一系列條狀排列的區(qū)域和一塊黑色的區(qū)域,黑色的區(qū)域是所有幀的共有區(qū)域,也是唯一不會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的區(qū)域,其它區(qū)域則會在光柵的移動上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莫爾變幻。
三、莫爾動畫的現(xiàn)實應用局限
雖然莫爾動畫的構成原理簡單,但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卻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在于與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下的視頻類型的播放形式相比,莫爾動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弊端和局限:
首先,在播放方式上,莫爾動畫必須要有外力驅動光柵才能形成,額外動力的消耗使其適用性沒有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來的方便和快捷;其次,在觀看方式上,傳達受眾觀看莫爾動畫時,必須透過移動中的光柵。光柵的設置對于不在正常角度和距離觀看的人會形成視覺障礙和誤差,不利于圖像信息的傳達和接收;再次,在視覺對象上,關鍵幀圖形所傳達的圖像信息比較單一,傳達的信息量也較少,觀眾接受到信息的有效度較低。
四、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中的轉化和應用
“現(xiàn)代社會的關注點是運動中的視像?,F(xiàn)代體驗的形式不僅依賴于運動,而且也依賴于運動與視覺的結合:即動畫”。莫爾動畫的視覺吸引力在于它不僅可以表現(xiàn)動態(tài)的畫面,還可以把原本靜態(tài)的畫面轉變?yōu)閯討B(tài)的畫面,這也正是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應用中的觀者興趣點。要實現(xiàn)莫爾動畫的應用,必須對其局限性做進一步的轉化。
1.由靜到動的外力驅動轉化
外力驅動光柵是使關鍵幀圖形由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的首要條件,筆者的著力點由對光柵的動力轉化轉變?yōu)閷τ^者觀看行為的關注。觀者的觀看行為可大致分為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tài),運動速度不同,所看到的視覺對象也是有差別的。正如拉茲洛·莫霍利·納吉所說“趨向于高速發(fā)展的運動改變了物體外觀,使人們無法把握這些物體的細節(jié)。同是觀看物體,行人與汽車司機的視覺經驗迥然異趣。司機或飛機領航員能把遙遠而無關聯(lián)的路標融入某些空間關系之中,而行人對此卻一無所知。這種差異是由多種速度即運動視線所導致的變化直覺而造成的”。
根據(jù)運動視線的變化所造成的視覺對象的差異,可以把光柵的外力驅動轉變?yōu)槭窃谟^者的位移這個必要條件下進行的,其動態(tài)不是—種主動的呈現(xiàn)而是—種有條件的被動的呈現(xiàn)過程。由于觀者在運動時,運動速度以及觀者與視覺對象之間的距離、角度和視域的不同無形當中提供了—種可變的內在動力,這恰好可以利用莫爾條紋對微小的位移、角度和相對位置的變化特別敏感的特性,從而把光柵的外在驅動轉變?yōu)橛^者的內生動力。如圖3,觀者改變—下角度和視點的位置,莫爾條紋都會呈現(xiàn)出別樣的變化。雖然此變化離真正意義上的“動畫”還相去甚遠,但莫爾條紋變化的方式已為我們提供了光柵動力轉化的新方式,它既解決了莫爾動畫現(xiàn)實應用中的動力發(fā)展瓶頸,又創(chuàng)造了一種觀者與視覺對象互動的新模式。
2.由少到多的光柵風格轉化
光柵風格的轉化主要涉及光柵的顏色、造型、排列方式等。實際應用中,由于光柵是覆蓋在關鍵幀圖形表面的,因此,光柵的顏色和造型等外觀因素往往是達成對觀者視覺吸引的第一要素,而光柵的排列方式則會直接影響到莫爾動畫的觀看效果。
首先,黑白光柵主要是由一系列的透光帶和不透光帶所組成的,因此在顏色上要跳出不透光帶就是黑色的局限。即不透光帶的顏色可以配合關鍵幀圖形的顏色進行合理搭配,可以是多變的、彩化的。
其次,在光柵造型的設計上,也要突破黑白光柵所構成的條紋僅僅是直線形的局限,它可以是折線型的或曲線型的(如圖4),關鍵在于如何與關鍵幀圖形所搭配,給觀者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視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光柵的造型如果過于復雜,對關鍵幀圖形的干擾就會越大,也就不利于關鍵幀圖形所傳達信息的識別。
再次,在光柵的排列方式上,要對傳達受眾的觀看狀態(tài)密切關注。比如,觀者在乘坐地鐵、火車等交通工具時,在這些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做被動運動時所帶來的視線位置的不斷變化,“藝術家、建筑師、廣告和展覽設計師們,必須考慮到這些高速運動的交通工具所要求的朝向空間組織化和交流的新趨向。在我們這個必須顧及運動視線的高速時代,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視覺藝術中新視點的應運而生”。在具體的視覺環(huán)境中要對觀者的運動方式和視覺流程加以關注,當觀者的運動方式是水平位移時,光柵可設計為垂直排列的。在少數(shù)情況下觀者做垂直位移時,比如乘坐透明玻璃構造的觀光電梯時,光柵則可設計為水平排列的。在光柵排列的過程中,光柵參數(shù)的設置也是—項重要技術指標,光柵參數(shù)的設置主要涉及透光帶和不透光帶的寬度,參數(shù)的大小也會直接影響到莫爾動畫的觀看效果。通過實驗得知:在一定范圍內設置透光帶寬度相同的情況下,不透光帶寬度越小,所能展現(xiàn)的關鍵幀就越多,動畫的表現(xiàn)就更流暢,細節(jié)也更豐富;在一定范圍內設置不透光帶寬度相同的情況下,透光帶的寬度越大,動畫的呈現(xiàn)就越清晰,其展現(xiàn)的關鍵幀就越少。光柵的設置既是呈現(xiàn)莫爾動畫的條件,也會在不同程度上給觀者造成視覺障礙和誤差。為了避免視覺上的中斷和抽離,應結合觀者的運動方式、速度、路線對光柵的顏色、造型和排列方式進行嚴格設定,并依據(jù)關鍵幀圖形所傳達的信息內容及大小,選擇其適合環(huán)境下的光柵風格。
3.由簡到繁的關鍵幀圖形轉化
當觀者對簡單的莫爾動畫“奇觀”逐漸麻木以后,視覺快感與欲望也逐漸減退。紋絡花樣的變化只是完成了對觀者視覺吸引的第一步,觀者只是初步體會到這種互動所帶來的視覺變化,要想達成對觀者的視覺說服和視覺認同,還必須在關鍵幀圖形的傳達內容和傳達方式上要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
如圖5是一個透明茶幾的簡易模型,當觀者圍繞著茶幾走動時,就會透過茶幾看到魚兒在下面游動。相對于過于簡單條紋樣式的莫爾變化,此項設計在傳達內容上已把動畫藝術融入其中,真正實現(xiàn)了觀者的位移帶動動畫的播放,觀者靜止動畫的播放也停止。相對于視頻類型的播放方式,除了增加與觀者直接的互動性之外,還把動畫的播放媒介從電子媒介轉移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實質的設計對象上。而莫爾動畫技術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則使動畫的呈現(xiàn)更加多樣和復雜化。如圖6是一個呈現(xiàn)莫爾動畫的簡易模型,圖A是關鍵幀圖形的顯示屏,圖B是光柵的排列位置,圖c是一個觀者可切換關鍵幀圖形的腳踏式按鍵周D是觀者所處的最佳觀看位置。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位移不斷改變自己視點的位置觀看莫爾動畫,還可通過腳踏式按鍵切換各式各樣的關鍵幀圖形與之互動。如圖7是一朵花在開放階段的關鍵幀合成圖像,當觀者在光柵前發(fā)生位移時就會看到屏幕上花的開放動畫。這兩種技術的結合不僅解決了關鍵幀圖形傳達信息內容的單一性問題,更以即時改變的方式賦予觀者更多樣化的信息選擇。從簡單條紋樣式的變化到復雜動畫的呈現(xiàn),從單一性主題的傳達到多樣化信息的選擇為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多種參考和范式。
五、總結及展望
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中的轉化和應用以觀者有意或無意的運動位移為前提。在傳達方式上,它以互動探索型的觀看方式代替了被動接受型的觀看方式,在此不止展現(xiàn)了一種新的觀看方式,還允許我們可以自由支配、控制和調整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把觀者不斷變化的視線納入到設計當中,從關注設計對象到關注人本身,極大的調動了觀者參與莫爾動畫互動的熱情與積極性。在傳達媒介上,莫爾動畫不僅可以在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下通過與觀者的互動進行播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質的設計對象上也可以加入莫爾動畫的元素呈現(xiàn)出動畫的效果,從而改變了以往動畫的播放只能在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下才能呈現(xiàn)的局限,同時也轉變了動畫這種虛擬影像藝術僅僅作為大眾文化生活的一種精神食糧的局限,轉入融入到大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當中實際的設計對象上。
可參與式的莫爾動畫在工業(yè)設計、廣告策劃、環(huán)境藝術設計和多媒體設計中存在著廣泛的開發(fā)和應用潛力。作為一個具體的設計對象來說,加入了莫爾動畫元素的設計作品,其新穎和奇特的動畫效果能吸引住觀者的注意力,使觀者產生興趣與之互動,令消費者產生購買意愿達成交易。作為一種傳達信息的方式來講,這種基于觀者的位移與視覺對象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莫爾動態(tài)變化,會讓觀者的記憶度和辨識度大大增加,信息傳達的有效度也會大大提升。在“泛動畫”時代,形式多變和內容多樣的動畫也只能在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下才能呈現(xiàn),而視覺效果多變、互動方式簡單的莫爾動畫在藝術設計中的現(xiàn)實應用則開啟了動畫藝術在非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下呈現(xiàn)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