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佳
專家介紹
蔣競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兒童衛(wèi)生保健部研究員、醫(yī)學博士,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小兒營養(yǎng)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飲食有4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作用和表現(xiàn)都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這4個階段對需要控制體重的寶寶來說,可謂意義重大!”一次采訪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的研究員蔣競雄博士不經(jīng)意地透漏了這樣的“天機”。
為此,我們約會了她——這位從事兒科臨床、兒童保健及兒童營養(yǎng)研究近30年,尤其在兒童肥胖的領域研究突出的醫(yī)學博士、營養(yǎng)專家,請她為父母們詳細解讀飲食的4個階段:
一般來說,每餐的進食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快速進食階段,一般是在剛剛開始吃飯時,好比吃宴席時上涼菜的階段,此時饑餓程度較高,對食物的選擇性較低,用風卷殘云描述這個進食階段似乎比較貼切。尤其是當吃飯的人較多、饑餓的時間較長、菜量較少的時候,這一現(xiàn)象尤為突出。首輪快速進食階段一般持續(xù)5~10分鐘,之后進入第二階段,即緩慢進食階段。
緩慢進食階段的進食速度明顯減慢,對食物也有所選擇,此時一般會選擇比較喜歡的食物,蔬菜、涼菜在這一階段一般會被冷落。
第三階段是對食物高度選擇的階段,好比吃宴席,此時會翻看菜譜,或者詢問服務員還有哪些沒有上的菜。如果沒有上的菜當中有自己特別喜歡吃的,一般會留著肚子裝最愛的食物。
第四階段是進食的猶豫不決階段,此時面對食物,吃飯的人心里會有激烈的思想斗爭,在吃與不吃之間猶豫不決。在家庭中,常常為了碗中不剩飯或者盤中不浪費而進食。
進食的最主要目的是緩解饑餓、滿足生理需要,一般在進食的第二階段就已經(jīng)達到目的了,第三和第四階段(尤其是第四階段)都屬于過度進食階段。如果一個人的進食過程長期包含這四個階段,肥胖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快速進食階段是不需要勸吃的,因為此時沒等被勸,吃飯的人自己已經(jīng)非常主動地吃了,而當我們在吃與不吃之間猶豫時,早已處于飽腹狀態(tài),因此,避免過度進食的簡單做法,就是不要勸寶寶吃,并告訴寶寶被勸吃時,要堅定地拒絕。告訴寶寶,當心里對進食有猶豫,盤算是不是再吃一點時,要給予否定。
給寶寶做榜樣,養(yǎng)成良好的家庭飲食習慣很關鍵。家庭成員需堅決杜絕進食的第四階段,盡量不進入到進食的第三階段。進餐時,家人不要相互勸吃,不要為了打掃餐盤而進食,做飯菜時盡量少做,即使剩下餐食也不要
隨意裝進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