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彼未松裥氵@首詩謁雖說是參禪悟道之作,但對普通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人的一生,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心很容易落滿各種塵埃,特別是歷經(jīng)滄桑的老年人,若疏于拂拭和撣掃,不僅會心不明,還會造成嚴重的心理損害,導致疾病迭至,垂暮之年提前到來。這些有害的心理塵垢主要有:一、多疑。俗語說,青年人容易輕信,老年人容易多疑。造成老年人多疑的原因主要是已有的人生經(jīng)驗在作怪。試想,嘗盡酸甜苦辣得來的“真經(jīng)”豈可輕棄?走不出自己的過去,便很容易疑懼進而排斥眼前的生活。二、焦慮。老年人飽經(jīng)滄桑,面對寧靜的夕陽,常愛回憶自己的過去。過去的奮斗,過去的艱辛,過去的輝煌,似乎過去的一切都比現(xiàn)在好。面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世態(tài)人情等諸多方面的深刻變化,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終日苦苦思慮。三、冷漠。生活的磨礪,使不少老年朋友變得圓融平和,但在這種平和的背后,常常是不同方式的冷漠。具體表現(xiàn)為其愛好越來越窄,主動投入生活的熱情越來越少。從心理上承認自己老了,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好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和自己關(guān)系不大,而是年輕人的事了。須知,積極向上的情緒是晚年生活的重要動力,是生命的一把火,這也是提倡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發(fā)揮余熱的原因所在。四、抑郁。年輕時,身體棒、腦子靈,創(chuàng)造了不少值得回味的業(yè)績。然而年歲大了,生活將自己安排到頤養(yǎng)天年的位置。從車馬喧喧,到濤聲遠去,不免有些寂寞、冷清甚至被淘汰的感覺。終日郁郁寡歡,愁云慘淡,仿佛進入了生命的冬季。五、惱怒。由于內(nèi)臟功能老化。肝火比較旺,常愛發(fā)脾氣。遇到在別人看來不值得動怒的小事也會發(fā)火。惱怒最有害健康,特別是對心腦血管有害。何不學學鄭板橋呢?少些聰明,多些糊涂。有時,“眼不見一大片”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呢!等偶一睜眼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并沒有傾斜,比自己預想的好多了。心理垃圾是健康的殺手,特別對老年人,它不知不覺就摧垮了人的身心,非痛下決心清除不可。當一顆心澄明如鏡,滄海月明三萬里時,必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敞亮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