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運 李劍 趙學寧
葡萄黑痘病又叫瘡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4月上旬高溫多濕天氣,有利于葡萄黑豆病的發(fā)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為發(fā)病盛期。主要危害植株的幼嫩綠色部分。造成葡萄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降低,對葡萄生產(chǎn)者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葡萄黑痘病發(fā)病癥狀及綜合防治技術是:
1 發(fā)病癥狀
1.1 葉片
葉受害后初期發(fā)生針頭大褐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發(fā)展成黃褐色直徑1~4毫米的圓形病斑,病斑中部變灰色,邊緣呈暗褐色,病斑中部葉肉易枯死。
1.2 新梢
病斑呈長橢圓形,最初產(chǎn)生圓形褐色小點,邊緣紫褐色至黑色,稍隆起,中央呈灰色凹陷,有時深達木質(zhì)部或髓部,龜裂。嫩梢、葉柄、果梗被害后,最初呈現(xiàn)紫褐色長橢圓形病斑,以后變黑、凹陷,嚴重時病斑相連,病梢干枯。
1.3 穗軸
發(fā)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發(fā)育不良甚至枯死。果?;疾】墒构麑嵏煽菝撀浠蚪┗?。
1.4 幼果
感病后,產(chǎn)生褐色圓斑,圓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邊緣紅褐色或紫色,多個小病斑聯(lián)合成大斑;中央為灰白色,凹陷,上生黑色小顆粒。被害幼果往往停長易脫落,如果實較大時才被害,則變成深綠色,生長緩慢或畸形、質(zhì)硬、味酸,有時從病部裂開,露出種子,有時即使能成熟,也往往變味,后腐爛。
2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于病蔓、病梢等組織中越冬,第2年4、5月間產(chǎn)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入植株后,菌絲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盤,突破表皮,在濕度大的情況下,不斷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菌絲生長溫度范圍10~40℃,最適為30℃,潛育期一般為6~12天。新梢和幼葉最易感染,其潛育期也較短。春季及初夏多雨高濕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傳播和萌發(fā)侵入;同時,多雨高濕,又造成寄主組織的迅速成長,因此病害發(fā)生嚴重。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農(nóng)業(yè)、物理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苗木定植前進行消毒處理。用3%~5%的硫酸銅溶液或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溶液浸泡3~5分鐘即可。
(2)清潔田園。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來自病殘體上越冬的菌絲體,因此冬季修剪時,剪除病枝梢及殘存的病果,徹底清除果園內(nèi)的枯枝、落葉、爛果等,集中燒毀。而后噴兩次石硫合劑加五氯酚鈉。第1次在清園后進行,第2次在芽萌動時進行。
(3)加強田間管理。定植前和采果后施足有機肥,防止過多施用氮肥,合理增施磷、鉀肥,追肥應使用含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全肥;增加植株營養(yǎng),提高抗病力。
在葡萄園的四周及行間開排水溝,深70~100厘米,寬50~60厘米;行間溝深40~50厘米,寬30~40厘米,有利雨季排水降低園間濕度,可減少病害侵染。
3.2 藥劑防治
(1)幼葉展開3~4片時,就要開始噴藥,直至開花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藥物可用24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800倍的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53.8%可殺得2 000型懸浮劑1 000~1 200倍噴霧。
(2)葡萄開花及幼果生長期,可用40%杜邦福星8 000倍、25%敵力脫乳油3 000~5 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3000~5 000倍液、75%達科寧粉劑500~800倍液、40%達科寧懸浮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
(3)葡萄枝葉成熟老化,果實迅速膨大,抗病能力逐漸增強,以后每隔10~15天噴1次18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
(作者聯(lián)系電話:13953807143)